六、学霸的炼成(一)-第3/4页
后来这些在陈家岭长大的孩子来到外面后,看了人教版的教材都纷纷感叹:太落后了!效率和深度比起武陵书院起码落后五十年!五十年后由于毒教材的影响下,更是落后武陵书院一百年。
数学教学也是高效率的,第一节课就教从一到一百的读和写,第二节课就叫从一百零一到一万的读写,第一年上学期无非是一万以内的加减乘除法和认识自然数,第二学期是四则混合运算等,并开始开始教用算盘计数的珠算学习。待到一年级结束后,学生们对于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还包括珠算就过关了。学完一年级的学生到生产队当个计分员和到村里当个会计都没问题的。
小学的文化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到了四年级、五年级又增加了物理、化学两门课,还有一门课叫“生存教育”,这是一门集课堂和野外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用性和实效性都很强。后来有一位在陈家岭被关“牛棚”劳动改造十多年的一位学者型官员,被平反落实工作后,调到教育部工作,他一直呼吁把武陵书院的这门“生存教育”课在全国推广,结果后来教育部就推出了小学《自然》、中学的《动物学》、《植物学》、《农业学》、《机械常识》等课,这种东拼西凑乱七八糟的东西把这名学者官员看了喷血三升,最后只好自我安慰:聊胜于无!也好。
小学部分除了文化课就是体育了,体育是单列学科,考试一百分,七十分为及格(当然文化课也是七十分及格),如果其它三门课都考一百分,只要是体育不及格,必须重考,重考过不了?对不起,食堂不给饭吃。因为废物浪费粮食太可惜了!体育考试的项目有:武术、射箭、骑马、步枪打把、单杠、双杠、游泳、跑步、攀岩、爬树、跳高、跳远......每次考试只考五项,重考没过的还可以自我申请一次,自己挑五个项目考。所以在武陵书院上完小学的学生们,女同学中没有弱不惊风的林妹妹,男同学中也没有后世蠢鹿样的娘炮。
小学课程中不纳入考试的科目就只有美术和音乐。可是陈家岭的孩子天生就有学习的心态,人家会的我不懂那就相当的丢人了!我会的你不会那就值得自豪!就像周航和李媛媛都想把对方踩在脚下,都想比对方强,所以不用考的科目也是拼命的学习。
关于食堂伙食,老师、学生是一样的,一荤一素一汤,吃饱为止,不准倒剩饭,一学期如有三次倒剩饭行为,书院就劝其退学了。陈家岭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由于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当外面的人还在为一日三餐努力奋斗的时候,他们已经每天有肉吃,一周之内,荤菜每天是不一样的:星期一鱼肉、星期二牛肉、星期三羊肉、星期四鸡肉、星期五猪肉、星期六兔子及其它肉,至于星期天在家里吃啥就谁也管不着了。
后来有部分在陈家岭接受“教育改造”的学者、教授恢复工作后回到城里,听闻有部分在其它地方接受教育改造的同事、领导,因批斗、殴打折磨、缺医少药、缺吃少穿冻饿去世的还不少,甚至还有忍受不了精神和**双重折磨自杀的,禁不住周身寒颤,暗自感叹自己的幸运。可外面的人一旦离开陈家岭后,想再回去就难了!
周教授既是小学部一年级的文史老师,又是中学部一年级的文史老师,他的课是妙趣横生,把语言教学、文字演变与中国历史相结合,把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把历史与地理结合,与学生一起分析各朝代的地理情况与统治者的决策是否相符合当时的实际,利弊是那些?所以能成为周教授的学生是幸福的。在教授清康熙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与学生进行了大辩论,其中最出色的是陈涛的康熙鼠目寸光论:根据当时的国家实力对比,康熙应携胜利之威把俄罗斯赶出亚洲区,这样我国东到白令海峡,北到白冰洋,西到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南部统一东南半岛,(当年诸葛亮若是向南开发,而不是一心北伐中原,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东南亚各国了)这样我国就不会有后来衰弱期的被动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实际是中国输了!赢了战场,输了国家利益!从此失去了贝加尔湖及以东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国家间的战争不以获取国家利益为主导目的就是输了!战争,战争,既然战,当然就要争,争什么?当然是国家利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