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渐起-第4/7页
黄老爷是走过江湖,经过商,去过地方的人,他从来都是在质疑中思索,在是非有无中更加冷静,而加以判断,为商为德是如此。
炀道长宽慰地表示不用紧张,他说他虽然没见过这类术法,但它道韵的流通是非常柔和的,依经验而言是没有危害的。
不过,就其手段而言是非常惊人的。打比方而言,人的微小血管是非常脆弱的,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硬塞入固化的营养物质,并使之不发生排斥的情况下给身体以温养。
相比之下,在人的魂魄里填充进去不知名的能量更是不得了的道行。
道长继续说:“丢一魄而痴傻,失二魄而昏昏,三魄全去便是一命呜呼,所以魂之虚而载物,我猜是非凡人不可为,他的师傅其也就不难猜了。不是道人不收徒,苦于冥冥之中早有因果。”
老李头坐在一旁,若有所思,所谓真话只留半句假,假话多留半句真,走过江湖,滚过刀肉,哪张嘴不是好嘴。
道士的一堆话里,老李头估摸着只能信个五成,其余是编纂也好,胡说也罢,发善心不想让做父母的担心也好,亦或是别有用心也罢,他是不打算在里头多待,捎了几个水果,也就出了客房。门外有几个仆从守着,打了个招呼也就随处逛去了。
太阳渐升,日冕的指针开始转动,阳光照入客房,开始有些热度。
炀道士抿了抿茶水,接着说,道家道家,说到底不过是求道的一群家伙罢了,有心求道的也好,无心求道避世的也罢,不过凡夫一生潦草。
有点传承的,还能给老祖宗设个牌位拜拜,若是机缘巧合学的术法,也就设个三清老神仙的牌位拜拜,属于是旁门左道。
而要说仙人,是游人间不过戏耳,百姓不见。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称气,而游乎四海之外,善喜静。所以其仙不可寻,唯心力缘至。
临近中午,外面的风愈发的燥热,观里上香的百姓也没了踪影,留着几只麻雀站在树梢叽叽喳喳的叫着。炀道人邀请他们在这里吃个便饭,被黄老爷委婉拒绝,下了山门,乘马车而去。
妇人想着,喳喳地说着黄之首拜的老神仙到底是长什么样呢?
黄老爷做为从商世家,十岁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地,任他巧舌如簧哪能分不清对错之说,叹了口气,嗤笑她的傻里傻气。
“唉,要是当年娶你的时候能有这么傻,也就不用费那些个脑筋了。“
妇人气哄哄地锤了几下,黄老爷笑着讨饶。
“别别别,你精明着呢,昨晚不就救了之首吗?”
妇人稍稍舒了舒心,黄老爷继续说凡人说仙,非谎即假。”
妇人说此话怎讲?
“《删正黄庭经序》里说古时有道而无仙,后人不知无仙而妄学仙。道存世,而仙在不在,有无有,还是二般,怎的一介凡夫说起仙来头头是道,假难成真矣”
妇人又问那他意欲何为?
黄老爷打趣地说是怕你这个当娘的担心。
其实黄老爷也并不完全不真信,经商讲是“广”,人缘广、路子广而财路广,他并不自大地认为炀道士没有自己的路子来知道和了解。
欺骗的手段可以很多,但是以鬼神的欺诈不过流于下品,黄老爷是相信黄之首胸口藏着东西的,而对于存胸于物的大人物却表示深深地质疑。
而在黄老爷正赶驾回家的时候,天正晒,炀道人正和老李头一边赶步朝着食堂走着,一边笑着谈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