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工厂协同分工-第2/3页
每个工厂根据自己的优势。
负责加工一个细分行业的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零部件。
然后通过多个工厂之间的分工。
使得每个工厂都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越来越精通。
由于只负责专精产品的生产。
不仅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而且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并且会在自己的专精领域内越来越专业。
由此不仅能够提升工厂的生产效率。
而且还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产品的质量。
各个工厂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持续深耕。
也会极大的促进技术的进步。
之前朱君洛并没有刻意的引导这种工厂之间的协作分工。
但是现在居然能够自发的出现在这里。
这让朱君洛感到十分高兴。
朱君洛当即在大朝会上将这种工厂之间的协同分工模式提了出来。
让各部门大力推广。
这样便能极大的释放出更多的生产力。
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
而在这其中,无论是工人之间的分工协同。
还是工厂之间的分工协同。
有一件事情至关重要。
那就是标准化的实校
由于朱君洛很早便在龙城推广标准化。
所以才能在各工厂顺利实行工饶分工协同。
从而完成流水线作业。
但是现在,如果要推大力推广工厂之间的分工协同。
以前的标准化制度就显得相对简单。
工人之间的分工协同所需要的标准化。
只需要对度量衡和产品的检验标准进行标准化规定。
而工厂之间的标准化分工协同。
仅仅只有度量衡和产品的检验标准。
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对工厂的生产流程以及管理流程进行细化。
制定严格的标准。
形成一整套的质量体系标准。
这样才能够保证各工厂之间。
生产出的零部件保持合格的质量标准。
否则的话,工厂之间的分工协同会因为生产体系的不同。
或管理体系的偏差。
导致各个生产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会有微的偏差。
虽然这种微的偏差在产品单独使用的时候。
影响并不大。
但是如果每个工厂生产出的产品。
都有这样微的偏差。
再由这些许多有微偏差的零部件组装成最终的产品后。
这许许多多微偏差的产品零部件结合在一起。
积少成多,便会使得最终组装成的成品。
产生极大的偏差。
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这样生产出的成品质量,反而还不如完全由一个工厂单独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靠。
所以这项标准的制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