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这首诗,还有第五段!
    
    王默朗诵的声音很轻柔,并不像昨天他念《劝学诗》一般激情高亢。
    但就是这种轻柔的声音,在众人耳畔听起来,其冲击力却格外的大。
    朗诵,也是一门学问。
    念得好,听众的情绪就会跟着自己走,身心不知不觉被征服。
    而在书生气质的加持下,王默朗诵《乡愁》的时候,情感的表达几乎呼之欲出。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每一句诗从王默嘴中说出来后,每个人的心里感受都会发生变化,随着王默的朗诵而起伏不定。
    直到王默朗诵结束,众人脸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情。
    像冯启、朱涵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感受最为强烈,有人甚至红了眼眶,似乎想到了什么难以释怀的往事。
    而跟王默这样的年轻人,虽然难以感同身受,但在王默的感染下,心中仿佛感觉堵了一块石头,有种不发泄出来不痛苦的冲动。
    这,就是乡愁!
    什么是好的诗词?
    有人说是辞藻华丽的。
    有人说是字句惊艳的。
    有人说是意义深刻的。
    但其实真正的好诗词,并不需要这些辞藻的堆砌以及惊艳的句子,只要它能够轻易触动人的内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即使它再通俗,它也是难得的好诗词。
    《乡愁》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它通俗得小学生都能轻易看懂,但它却能触动所有华夏人内心深处的那一根弦,让人久久难以平静。
    随着王默声音的落下。
    许多人依然陷入沉默。
    然后。
    陡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瞬间淹没了整个直播间。
    “写的真好。”
    “听得我满脸惆怅。”
    “听哭了有木有?”
    “这种思念是谁造成的?干死他!”
    “啊啊啊!听完乡愁,我真的想揍翻漂亮国。”
    “……”
    冯启长叹一声,看着手里刚刚写下的诗,忽然撕拉一声将它撕成了粉碎。
    主持人惊呼:“冯老师!”
    冯启摇摇头:“这张照片,就这首《乡愁》配它便足矣,其它的诗词在我看来全都是画蛇添足,平白拉低了照片的意境。”
    朱涵跟着将手中的词也揉成了一团,感慨道:“冯老师说的对,有《乡愁》在,其它诗词全都是东施效颦了,不如毁掉。而且,在我看来:这首《乡愁》最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但说出了一名游子在外无法回家的绵绵怀念,更有另外一层深意。”
    嗯?
    众人一听,都竖起耳朵。
    就连王默也微微一愣,还有另外一层深意?他怎么不知道?
    朱涵声音带着惆怅的情绪,轻声道:“其实,湾湾也是一个流落在外的游子啊。它已经在外面离家出走好久好久了。人有乡愁,它同样也有……它也想着,有一天可以光明正大回到祖国目前的怀抱啊。所以,《乡愁》看似在写一个人的思念,但其实却是在写一个岛的期盼和渴望,一个大国情怀!”
    一番解释。
    众人心中大震。
    “我天,这解释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