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垫付军饷
说话之人,正是英国公张维贤的儿子张之极。
原来,英国公张维贤被下属堵在了中军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有人见势不好,就从后门跑了出来。他们去户部、兵部报信,可是人家根本就不管。
有人想到了世子张之极。找到英国公府,府上的人告诉他们,世子张之极去顺天府衙打官司去了。
到了顺天府衙,张之极又与朱纯臣到柳泉居喝酒去了。
朱纯臣此时明显喝高了,他听完,勃然大怒。当即就要带人前去把英国公张维贤救下来。
好在张之极酒量好,听说父亲张维贤竟然被这些兵痞“挟持”,他虽然生气,但是还算冷静。
直接去抢人,无异于羊入虎口。对方人多势众,就凭自己这点人,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
对方是因为被拖欠了三个月的军饷,这才围堵中军都督府进行讨要。
思来想去,张之极决定拿钱赎人。因为这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
张之极当即命张韬率人回府取银子,而他则前往中军都督府。
朱纯臣本打算跟随张之极前往中军都督府。可是张之极却让他协助张韬押运银子。
因为虽然这里是京城,可是也并不安全。万一路上被人劫走了银子,那就麻烦了。
张之极仅带了张天景,急奔中军都督府。
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他担心父亲发火,刺激那帮兵痞,会令其吃亏。
于是,众人兵分两路。
当张之极赶到中军都督府时,正好听到里面的谈话,这才接了话。
话音刚落,就见人群自动分到两边。
张之极气定神闲地缓缓走了进来。他的身边则跟着小厮张天景。
他来到英国公张维贤面前,恭敬地说道:“父亲。我已筹措到了军饷。一会儿就可以给大家发下去了。”
英国公张维贤简直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道:“我没有听错吧。你再说一遍。”
张之极又说了一遍。
英国公张维贤还是不信,说道:“这么多人都在这看着你。不要在这耍闹。赶紧回家去。你筹措军饷。为父我筹措了多少日,都没有能够筹措到。你难道还能比为父强不成。赶紧滚蛋。”
英国公张维贤旁边的侍卫和属下也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至于那些讨要军饷的军士就更不相信。他们还纷纷嘲笑张之极。
“世子。您想替英国公解围。孝心可嘉。但是您不能把我们当傻子呀。您哪来的钱?”
“是呀。难不成您把英国公府给卖了不成?就算你敢卖,有人敢买吗?”
…… …… ……
显然,在场的两派人想法出奇的一致,都不相信张之极能够筹措到军饷。
也难怪他们不相信。世子张之极今年才十五岁。还是个孩子。
张之极没有闹,而是笑着说道:“大家有所不知。前段时间,我发明了一样东西,名叫玻璃。这个东西十分抢手,本世子赚了不少钱。要不然怎么敢来这里呢。大家稍等一会儿,应该快到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
就在大家等得不耐烦了的时候,朱纯臣、张韬等人终于赶来了。
就在众人诧异的眼神里,英国公府的家丁将一口口的箱子抬了进来。足足有六十口箱子。
前几个箱子被依次打开,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个时候,大家都信了。
张韬在张之极耳边嘀咕了几句。
张之极点了点头,说道:“此次我筹措了三万两银子。每个箱子五百两,一共是六十口箱子。咱们中军都督府在京的四卫两所三个月的军饷,这三万两银子足够了吧。”
这些见到银子的军士自然点头称是。
明朝卫所士兵的饷银,折合成银两,一般是四五钱。募兵的饷银高一些,一般为每月一两二钱到五钱的月粮。
四卫两所满员的话,也就是两万两千余人。一个月的饷银是一万多一些。
不过现如今的明朝军队,能够满额的卫所,可以说是并不多。因此,张之极才敢说出这样的话。
英国公张维贤这个时候终于有了底气,腰杆也直了,说道:“好了。我儿把钱拿来了。现在就开始给大家发饷。”
中军都督府的这些人就要开始准备给大家发饷。那些望眼欲穿的军士也开始退出正堂,准备排队领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