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安全第一-第2/3页



   出门在外,保证安全最好的方式是闭上嘴,管住腿,现在多了一个,闭上眼。

   小偷对视一眼,得意的蔑笑,庆祝彼此的胜利,他们成功塑造一个睁眼瞎。车厢里不知有多少个睁眼瞎,多一个并不显的多。

   小偷慢悠悠的在车厢晃悠,蹑手蹑脚的翻包,翻蛇皮袋。只有在乘警巡检时,两人才会融入车厢,和其他人一样睡得昏昏沉沉。

   窗外景色慢慢变得荒芜,绿葱葱的原野褪去颜色,裸露出黄色的土地。又过去几小时,沙化的土地上长着斑斑点点的青草,一小块一小块的卷缩。

   上车下车的人,操着不同口音,讲着彼此才能听懂的话。普通话夹杂着方言和奇怪口音,咬牙难懂。

   张记奉行着自己的准则,不和任何人接触。

   背完英语单词,看一会生物,再悟一会数学,充实的将自己隔绝于车厢之外。

   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是学习,最困难的事也是学习。十二年寒窗,一生受益无穷。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至于少年意气,半生潦倒。

   学霸被人羡慕,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得高分,也因为他们有光明的未来。

   顺着人生流程,就可以取得绝大多数人想要取得的成就。功成名就,人生如此。

   张记羡慕学霸,也清楚的知道,他永远不可能成为学霸。

   在学习路上,张记是一个落后者,而且是永远不可能追上前者脚步的落后者。

   选择复读也只是尽可能提高分数,报考一个好大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唯有金榜题名者青史留名,其他三百五十九行的人很少入史,甚至都不能留下一个名字。

   西宁火车站转车,火车慢悠悠的行进,不着急似得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海拔升高,呼吸困难。张记在心中祈祷,千万不能高反。也许得益于日常身体锻炼,年轻人身体好,高反一直没有出现。

   火车上多了高原红的肤色,衣服也变得多样。不再是汉族的衣服,也有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

   张记不会区分少数民族的衣服,不能通过衣服辨别民族。知识和眼界的匮乏,让他只能睁眼巴巴的看着。

   肚子咕咕的叫,到了吃饭时间。

   背包里,烧饼还剩下四个。干巴巴的烧饼难以下咽,每次下咽,拉的嗓子疼。不得不喝大量的水,让口腔湿润,让烧饼软一些。

   到格尔木还有四个小时,张记掏出手机,按下开机键,编辑一条短信发出去。

   “大叔,我还有四个小时到格尔木火车站。”

   感到不放心,张记又发送了两条信息,放下手机,静静的等待回复。

   火车叮叮当当走了两小时,手机震动,张记慌忙的打开手机,看到潘云鹏的手机短信。

   “你真来了?还有多久到火车站,准确的时间点。”

   张记忐忑的心放回肚子里,联系上投奔的人,像是找到了家,不用担心受怕被外地人欺负。

   “晚上七点零四分到格尔木火车站。”

   两分钟后,潘云鹏回复。

   “到站以后别乱走,在出站口等我。我过去接你,一定别乱走,也不要听别人介绍工作。”

   靠在靠背上,舒缓紧张的精神,张记感到疲惫的身躯注入了新的力量。

   默默倒计时,还有两个小时。不论结果如何,还有两个小时。

   张记被广播声吵醒,广播提示“格尔木站到了”。搓搓眼睛,背起背包,跟着人群走下火车,走出火车站。

   出站后,张记站在出站口紧张张望,想要找到潘云鹏身影。一眼望去,零零散散的人,没有熟悉的身影。

   张记犹豫着拿出手机,拨打潘云鹏的电话。

   潘云鹏接通电话大声说道。“你往停车场方向走,我还有十分钟到停车场。我开着皮卡车。”

   张记顺着指示标,走到停车场。站了一会,看到一辆车兜蒙着蒙布的皮卡车,泥水溅在车上,将皮卡车染出泥土黄。

   皮卡车一个急刹车,潘云鹏打开车门,探出脑袋四处张望,看到不远处的张记,试探着喊道。“张记。”

   张记招招手,快速跑到车边。

   潘云鹏打开车门,张记上车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潘云鹏猛地踩油门,皮卡车快速离开停车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