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惊雷炸响
    
“先生太过谦虚了。” 
 见杨沛如此坦率,王耀也没有藏掖,将对方迎上桌席,当即开门见山道:“本侯在各州各郡都安排有耳目,故此就算没有如雷贯耳的事迹,但只要贤人们小有名气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能力,本侯便会将他们招揽而来为我所用。” 
 “这,侯爷求贤若渴,在下佩服!” 
 听闻王耀之言,杨沛有些震惊。 
 尽管早知太原侯手腕滔天,却不知已经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 
 在外安排耳目传递消息,这是每一个诸侯都会做的事,然而大多数诸侯的耳目都很寻常,除却传递一些人尽皆知的大消息,例如敌方已经在调兵遣将准备出征,地方上哪里又出现了天灾、对当地造成了多少损失之外,基本就处于蛰伏不动的状态,又哪里会去搜寻自己这等初露头角的人才? 
 王耀如此求贤若渴,难怪能一步步走到今天。一时杨沛感慨万千,倘如董卓在爱惜人才这块有王耀的一半,只怕根本就不会走到今天这步。 
 作为司隶人,杨沛对西凉集团非常清楚。倘若那无上尊贵的董相国将残暴性子稍稍收敛,也不至于被他自己委任的一众郡县主官所背叛。 
 “听闻先生平生最为遵守法条律令,不知这是否为真?” 
 “是真,倘若连国家律法都不遵守,那一个人又凭什么标榜自己正直呢?” 
 “善!” 
 微微一笑,王 
 耀开口道:“本侯有意设立北域都护府,此事已经传遍天下,想来先生也有所耳闻。” 
 瞧见杨沛颔首,王耀继续道:“旧有汉制已经落后于时代,尤其是寻募人才出仕为官这块,察举和征辟之法已然失去原本该起到的效用,彻底沦为了公卿门阀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工具。” 
 “如此下去,豪族只会愈做愈大,最后达到无法控制无法制衡的地步,继而危害皇权君权,同时,因为官吏全是豪右的子弟,他们也就不会在意黎庶的利益,由此地方豪强与官府沆瀣一气相互勾结,**与霸权也就由此而生。” 
 杨沛闻言一怔,旋即重重颔首,满脸都是认同之意。 
 他出身黎庶,就连那些落魄的寒门对他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也正因没有门第,故此即便他在本地小有名气,可什么举孝廉举茂才之类的官员察举根本就没有他的份,而想在大汉为官基本就只有察举和征辟这两个方式,因为出身卑微察举他就别想了,可征辟又需要巨大的名气,这点对他来说也等同于不可能。 
 如果未经王耀征辟,他估计自己这辈子也别想在官场混出什么名堂来,纵是侥幸当选上了小小的新郑长,大抵终生也就止步于此了。没办法,誰叫他出身不好。 
 “天下何其之大,天下贤人又何其之多?可出自豪族者又才占据其中多少 
 ,凭什么他们就能高人一等,独揽所有的朝政大权?” 
 王耀此话一出,杨沛耳边宛有惊雷炸响,激得他心脏狂跳、浑身颤动。 
 没有半点犹豫,杨沛扑倒在地,当即就朝王耀伏拜道:“侯爷所言,便是杨沛心中所想,更是全天下所有出身卑微者所想,仅凭此言沛便知侯爷无愧义公二字,从今往后,杨沛愿为主公效死!此话若有半点虚假,天打雷劈粉身碎骨也!” 
 “诶,孔渠这是作甚,快快请起!” 
 大步上前扶起杨沛,王耀道:“时过境迁,旧有汉制放到如今已然不再适用,此次设立北域都护府,我有意将其全盘推翻改用新制,其中官员任用这块自然是重中之重。毛别驾谏言设立官塾,有意者不看出身只要身世清白皆可录用传学,后再择其优秀者为官,我有意采纳此谏。” 
 “善!” 
 杨沛神情振奋,轻声道:“只是不知这官塾培养官材,教授的是什么?” 
 “主分文武,文有民生财政、治农治灾等,武有驻防守备、野战攻坚、辎重后勤等,除却这些大类之外还细分有若干小类,分别对应被任用后的各种职务,关键在于要做到专业对口,满口之乎者也对治理地方有何作用?当然道德素养也是考校中不可缺失的重点,但最后能否为官,还是看专职技能够不够扎实,似那等只读经书从不实践的士人,即 
 便是满腹经纶,也很难在新的制度下找到差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