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荀衍跳瓮
    
王耀可以摆出一副百无禁忌、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的模样,荀绲却不能当真。倘若真顺着话头道出要求来,纵使王耀欣然应允,在外人看来荀家也失了礼数。
 荀绲是人精,岂会犯下此等错误。
 只见他摇头微笑,温声道:“今朝四海纷乱,我荀家不得已而北迁冀州。沿途賊寇何其多也,全靠侯爷派遣精兵护卫,荀氏上下才得以保全。侯爷早就回报了昔日恩情,这类话不必再说。”
 也不愿在此话题过多纠缠,王耀当即领着荀绲一行人入了高邑城。
 此次招待采取最高规格,王耀亲自主持了接风筵。受到高度重视,一众荀家人非常感动,在筵席上就有许多荀家子弟表露出了投效之意。王耀来者不拒,无论是小有名气者还是籍籍无名,都叫荀攸为其妥善安排了职务。
 一顿接风筵下来宾主尽欢,双方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次日,甚至王耀都还没出手,荀彧荀谌等荀家贤良便主动投效而来。
 得此王佐之才,王耀大喜过望,特意划拨了高邑城的风水宝地给荀家建庄。
 这一系列事件被人编写成佳话,于冀州地方传唱,逐渐广为人知。
 ——————
 太行山脉,第一峰聚义厅。
 大马金刀的坐在头把交椅上,张燕神情严肃。紧盯着手中书信,他心中一时间跌宕起伏,也不知是喜是悲。
 他对义公将军王耀的感官极好,甚至还有一面之缘。早在中平元年时,他张燕不过是常山复回乡的一个小农,那时母亲染疾无钱医治。在这最灰暗的时候王耀率部过路常山,见他们这些农人生存艰辛而于心不忍,当时便赐下一袋钱财。
 依靠王耀的恩赐,张燕有钱求医,终究是保住了母亲的性命。
 从那一天起,张燕便立誓一定要报答王耀,誰曾想对方步步高升,根本就不需要他黑山军出手相助。
 渐渐的,这份报答的心思便淡下来,只存在于张燕自己心中,不为外人所知。
 “大王,回绝了吧!”
 “我黑山足有百万之众,占山为王誰也不依靠!昔日灵帝在位尚且不能叫我等低头,又何况一个刺史?王耀势大不假,可我等栖息于群山之间,有天险作为护身屏障,哪里有怕他的道理?”
 “诶,杨统领此言差矣。”
 “我黑山军对外宣称百万,可实际也不过只有六七十万人,其中大半还是老弱妇孺,能战者
 只有二十余万。且这些兵丁无论个人素养还是武具装备都远不如王耀常年征战的军队,纵有地势,又真敢说就一定能得胜?”
 “统领切记,我等并非賊寇而是官方认可的朝廷臣属。太行山脉在冀州境内,王耀身为汉庭任命的冀州刺史,节制我等也是合情合理,挑不出毛病来。”
 “节制我等合情合理?那为何在王芬贾琮执政时没听你这么说?”
 “呵,王芬贾琮算什么?也能与义公将军相比?先前的刺史有节制我等的职能却没那资格,而王耀……杨统领,你觉得他没资格节制我等么?”
 “资格自然有,但我等就要听从?”
 听着下属相互斗嘴,张燕有些烦闷。虽然他对王耀很有好感,但这不意味着他就想依附对方。
 当惯了自由自在的山大王,没誰愿意听从别人的号令。
 然而黑山军的实力确实是被严重夸大了,己方虽然号称百万之众,可实际上能够投入作战的也不过二十余万,这些军兵单体作战能力极差,甚至连黄巾兵都比不过,最关键的是黑山军并非铁板一块,其中派别林立,每一系都有不同的主张。真要交锋起来,输的肯定是己方。
 张燕也并非聋子瞎子,在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耳目。
 他很清楚当今天下风云变动,各州郡都在想方设法抗击国賊董卓。然而王耀并未参与任何一方,这也说明他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敌人,处理起事物也将毫无顾虑。
 太行山脉位于王耀势力范围的中心点,双方一旦撕破脸皮,黑山军就会遭到并幽冀三面围攻,己方显然无法承受。
 张燕不傻,相反是个非常油滑的人,稍加思索便有了决断。
 首先不能撕破脸皮,黑山军无法承担起与王耀开战的代价。实在不行投诚就投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争取自主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