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清河崔氏
    
军营中人声鼎沸,厅堂中同样热闹非凡。清河县衙对面建有一座奢华庄重的府邸,其主人正是这清河大族崔氏。
 说来崔氏还绝非寻常豪强,崔氏起源于姜姓,乃是齐太公的后裔。
 齐丁公的嫡子将继承权让给齐乙公,以崔为采邑于此终老,后世便以崔为氏。
 崔氏后代曾担任齐国正卿、鲁国卿大夫。十五世孙崔意如有两个儿子,大子崔业于西汉初年定居于清河郡,二子崔仲牟则定居于涿郡安平县。
 清河崔氏是新崛起的关东望族,虽然影响力还只局限于一定范围,但王耀却清楚此族潜力之大,实是举世难寻。
 在汉末乱世中,崔氏得以崛起却并不耀眼,后边也只有崔琰这一个人才在魏国担任尚书令,迁至中尉。而且很可惜,崔琰后来因罪收监,被曹操赐死。
 这个家族于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并在北朝初年达到极盛,唐代时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十二人便可窥见一斑。
 似如崔安潜这等著名将领,崔国辅那等与李白并列‘正宗’的著名诗人,都出自于清河崔氏。
 对如此一个跨越时代,人才层出不绝的超级世家,王耀确实很感兴趣。故此正好今夜恰要举办喜筵,得对方相邀王耀便直接将地点选在了这崔氏府邸。
 “今夜刺史大人能够光临寒舍,真是叫我崔家蓬荜生辉啊!”
 “不知大人可有忌口?老夫这就将其撤下,换上您满意的菜品。”
 “欸,家主无需这般客气!如今四海未平,到处都是饿着肚子流离失所的贫苦百姓,本侯身为国家大臣,不说节衣缩食又何谈忌口,只要是食粮统统吃得。”
 来至崔府门口,王耀便见到一身着蜀锦的白须老翁在前等候。
 上前方知此人就是崔氏当代家主崔旺是也,老人家腿脚不好,在外站着等待自己半个时辰
 也不曾歇脚,这叫王耀很是感动,当即便牵着崔旺在侍者的指引下朝府内行去。
 这一举动,顿时叫旁侧恭敬侍立的众多当地豪强连连感慨,暗道真是越老越賊崔旺这厮老奸巨猾,不过是在外站上半个时辰便入了晋阳侯的眼,今朝王耀与其牵手同行,往后誰还敢动崔家?
 若说清河县的天便是县令张和,那清河郡的天便是郡守大人,而新任冀州刺史王耀,便是郡守大人都要伏拜的老天爷。
 今夜崔家与幽州之主搭上关系,岂不是一飞冲天?与崔旺交好的豪强们面露喜色,只觉得自己慧眼识组,早就看出这小老儿大器晚成,幸好投注的早。而素来与崔氏交恶甚至结仇的那几家,顿时就垮起一张黑脸,连叹时运不济的同时又有些胆颤心惊,赶紧思索如何化解仇怨。
 不过对于这些王耀一概不知,就算是知道了也毫不在意。
 牵崔旺仅仅是因为老人家站着等了很久,以及感谢崔氏的款待,仅此而已别无他想。如果崔家能借此扩大影响发展实力那也是崔旺的本事,也算自己予以对方的机缘。
 至于要是把握不住那又与自己何干?王耀不会给与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毕竟他只是好奇什么样的家族能在后世培养出那么多人才,崔家毕竟与自己毫不相干,自己不会为其付出半点东西。
 下边人想怎么猜都无所谓,不过倘若崔家不识趣,想借着自己的名号招摇撞骗狐假虎威,那也休怪他王耀不留情面。
 ——————
 在一众将校的伴随下,王耀大步行入厅堂。他本是想着带荀攸来一同庆祝,奈何对方压根不在乎这些虚礼,认为营中必须有人坐镇,就留于军营处理琐事。
 虽然有些可惜,但确实有荀攸在军中主持大局王耀会更放心些。
 为何刘虞不在场,纯是因为这位大贤固
 然硬朗,但终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谦谦君子,原本说是要随军出征全程陪伴,可在正面击敗张纯之后,刘虞还是坚持不住讨伐余孽必须的东奔西走,即便不骑马乘坐较平稳的车驾他也挺不住。
 不可能为一个人延缓讨賊大计,刘虞还算知趣,自发提出要在州府高邑城中调养歇息,王耀对此欣然应允。
 为了顾及对方的面子,他对下说刘刺史是前往高邑看望重病老友,一时半会回不来,待到凯旋归回时也就差不多了。
 为探望弥留之际的友人而暂缓公事,此乃人之常情,任誰也不能指摘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