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升暗降 诏令出征



当日收拢阎忠,王耀将其任入郡衙为毛玠佐官。

 时至今日朔方已成大郡,下辖民众不下三十万,条条框框都为新立事务何其多也,毛玠虽能承受但未免太过操劳。

 为其配备助手是很有必要的。

 王耀可不想叫麾下贤才英年早逝。

 接下来的时日太平无忧,域外异族已被打痛打怕,大多都迁徙至草原深处,并州以北恢复安宁。外敌消退王耀便命人伪装成流寇在境内作乱,不时向朝廷发出讨賊战报,营造并州动荡的形象。

 这招数起到效用,便是内地战事如何吃紧,朝廷也未征发并州军参战,而同为边疆的幽州已经连征三次。

 就这样并州安然度过半载,然而好景不长,在这下半年间,十常侍终于忍不住对王允展开了报复。

 张让先寻借口将王允逮捕下狱,可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王允免罪官复原职。

 但不过短短十天,张让又以莫须有之罪名强加,王允再度入狱。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太原王家亦是一片恐慌。未待王诚书信王耀现该当如何,来自洛阳的快骑又驶入晋阳。

 帝命张懿重掌军权接管并州防务,同时嘉奖王耀大破异族有功,升为破虏将军加封晋阳千户食邑,得诏之日即刻领万余新军南下平叛。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并州风气大改,许多人都紧盯王耀会如何应对。

 明眼人都看得出,王耀这是被明升暗降

 了,杂号将军晋升还是杂号,不过千户食邑如何比得上并州军权。

 少年英雄屡建功勋,正该是意气风发之时,忽闻叔伯下狱自身还兵权被削,是否会勃然大怒做出违逆之举?

 然而那些不嫌事大的人终究失望了,王耀根本没表现出不满,径直调军就要出征平叛,连句忤逆的话都没有。

 ——————

 “孝先,我此去不知何时归返,郡中事务就多多劳烦了。”

 “阎先生,你在皇甫公帐下多年,对战事比我都熟悉。”

 “如今孝先主内,先生可主外,高将军和臧将军都会配合您。若出意外郡中需要援兵,可寻求西凉董刺史。”

 “伯平,朔方就由你照看了。”

 “主家放心,郡里有臣等定然无恙。贼寇凶悍,还请主家多加小心。”

 临戎城外,王耀微笑颔首。

 他望着自己这票班底,心中没有过多忧虑。眼下朔方已经步入正轨,外无强敌内部团结,众志成城且有精兵驻守,稳如一块铁板。

 自己此去纵是大败而归,只要后方无碍,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当然正常来说自己有荀攸相助,赵云曹仁随同左右,基本很难战败。

 接过侍从递来的温热酒水,王耀与在场送别的臣属一一对饮,其中包含南匈奴王于夫罗。

 数月前的战事,似乎吓到了北匈奴,如今其部叛军遍野难寻,于夫罗便顺势收回王庭故地。虽然如今

 匈奴再不复当初强盛,但他也算勉强完成统一大业,很清楚借了王耀虎皮,于夫罗心怀感激。

 得知主君被朝廷指派南下平叛,他连夜赶来临戎,就为跟王耀送别。

 “主家大恩,臣无以为报!”

 “不必多礼,替你南匈奴报仇本是承诺之中,不过眼下敌賊畏战遁走,才只给你收回固有领地。待本伯凯旋归来,便出军扫荡草原,为你寻出仇敌。”

 “多谢主君!小王必当竭尽全力守卫朔方,绝不负主君恩典!”

 “如此甚好,起来罢。”

 看着大喜过望的于夫罗,王耀神情温和心中却是一片冰冷。与南蛮不同,域外草原之胡賊狼子野心,养不熟。

 南匈奴虽大不如从前,但好歹坐拥几千兵马,将其放任在朔方境内,自己岂会不设防范措施?

 早在先前威降南匈奴之际,王耀就接受了几个头领权贵的暗地效忠,此后也没少往临河县安插耳目。

 北匈奴围攻临河城时,于夫罗在卫队长的点拨下,分明猜到敌军引蛇出洞的意图。然而他知情不报,后发的求援信还在恳求自己多派援兵。

 诚然作为部族单于,于夫罗首先考虑的是族群。他不能确定敌军就是在围点打援的情况下,为族群安危一定会请求郡里大力支援。但只字不提、连提醒一句小心埋伏都没有,那就有问题了。

 双方不是临时组建的盟友,他是汉军可以消灭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