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一蹴而就



铁匠短短两句话,却不经意间道出蜂窝煤的特点来。王耀闻言颔首,果然不能低估古人的智慧,他们并不蠢笨。

 很多东西不是研发不出来,只是差一个方向。只要他能正确引导,匠人们就能将自己开辟的道路不断完善下去。

 “去弄些黄泥来。”

 “什么?”

 “黄泥,要有黏性的。”

 随从们一头雾水,但还是遵从主家命令,迅速出屋寻黄泥去了。

 这个空当王耀也没闲着,他从怀中摸出一张宣纸递给铁匠,开口道:

 “纸上之物可做得出来?”

 铁匠没有立刻回复,他紧盯图纸上构画的模具,端详了好一会才道:“不难,不过小人从未打造过如此款式的物件,要多花些时间,首件需要三天。”

 “往后再打造此物,就会快很多。”

 汉子很本分,没有去问这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上位者需要的往往都是机密,知道太多没好处不准还有无妄之灾。

 无知是福,无知是福。

 “很好,尽快将东西打造出来,事后本伯重重有赏。”

 一句话道出,王耀不再言语。

 他凝视通

 体漆黑的煤块,陷入沉思。

 煤块与黄泥的配比是多少来着?纯煤不出型,掺入粘土能出型不散,起塑造形状以及粘合的效果,好像是一比一。

 煤多土少,易散,且烧得太旺。

 煤少土多,虽稳定,但很快就焉了。

 合适的配比才能保持形状,在稳定供暖的同时还经久耐烧。

 屋外寒风呼啸,偶尔有几丝沿着门缝钻入,就叫人直打寒颤。

 见主家紧紧盯着煤块,一个胆大的随从忽然出声:“天黑夜冷,伯爷可要保重万金之躯免受风寒,不如先回厅堂烤火饮汤,待天亮日暖再来也不迟。”

 王耀听声转头,就见仆从奉来一件宽大的狐裘大氅,一时间也顿感寒冷,王耀接过大衣直接披上,感慨道:

 “冬临天渐冷,本伯尚有温暖厅堂、奢贵裘衣用以驱寒。可天下贫民呢?如今天下大乱,土里刨食,从事卑微者首当其冲,连充饥都成问题,更别提避寒了。不知今年冬季,又要冻毙多少可怜人。”

 “本伯若能改良煤炭,使其价格低廉能作用于民间,那比我施展十道仁政还要有意

 义啊!不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求贫贱者能多些温暖,少些苦难。”

 一席话道明了王耀来此的动机,也叫周围家仆心怀激荡。这品格有多高尚?一句义公只怕是称不下了,这是圣人。

 当今天下,权贵无不为己身牟利,满口仁义道德,又有几人会为民着想?

 世家的奴仆,最初也是出自民间,周遭的王家仆从无不为主家的想法而感到敬佩,也暗自下定决心,定要将王耀这番话传播出去,为仁义的主人扬名。

 王耀不知仆人们的打算,就算清楚也不会在意。他对蜂窝煤这般上心,从不是为了名利,只是为了让自己舒心。

 依稀还记得出征冀州时的场景,那漫山遍野的饿殍历历在目。在古时民间,最难熬的就是缺粮的冬季,眼下恰逢此景,王耀心知肚明,如果自己没有供暖措施,以朔方现在的局势,就算解决食粮,也最少有小半数人死于严寒。

 当然,他也可以直接出钱买柴,强行庇护百姓度过难关,但那显然不实际。

 好人不是这么当的。

 研发蜂窝煤,也就迫在眉睫

 了。

 “主家,黄泥来了!”

 还没等多久,随从们便拎着三桶黄土归来。王耀上前一看,正是自己所需的粘土。万事俱备,可以开始制作了。

 “取三两煤捣碎成粉,再混合三两黄泥。模具尚未打造出来……就先用手工搓成圆饼状,厚一点,在其上戳出九个贯穿上下的孔洞,放太阳下晒干即可。”

 听闻主家话语,随从立刻开始行动。

 正好铁匠房中有工具,他们按话中步骤,将煤块捣得稀烂,接着混上同等重量的黄泥,就像做手工一样捏成饼状。只不过比起真正的饼,要厚上许多。

 “伯爷,是这……”

 “就是这样!然后在顶上戳孔,记得一定要贯穿上下。”

 “喏!”

 被主子肯定,随从们做起事来干劲十足,直接用手指戳起孔洞来。

 很快,几个湿润的蜂窝煤便出现在王耀面前。除却大小各不相同、不太规整之外,就完全与印象中的产物无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