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纨绔换面



公元184年,春。

 黄巾之乱于一月前爆发,太平道首张角自称‘大贤良师’,率先起兵。

 三十六方渠帅紧随其后。

 眨眼间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无不战火连天,到处飘满道旗。

 叛乱迭起,反贼势如破竹,使得安坐洛阳的汉帝刘宏惊慌失措。在宗亲刘虞的建议下,汉帝以州牧替代刺史,下诏允许各州郡自募乡勇,保卫家园。

 消息传出,四海震动。

 无数忠贞之士和野心家纷纷响应,一时天下局势大变,山雨欲来。

 ……

 “咻”

 卯时,天蒙蒙亮。

 在这破晓之际,王家庄寂静无声。

 世家子弟出身优渥,夜间自然不像劳苦人家那般倒头就睡。经过整宿的饮酒作乐、宠幸姬妾,就是到了正午……

 也未必能恢复过来。

 不过在庄园空荡的演武场,却有一名青年张弓搭箭,苦练射术。

 “咻”

 羽箭射出,爆出破空声响。

 王耀眯眼望去,却见百步之外那人形标靶上空无一物。很显然……

 脱靶了。

 青年见状毫不气馁,又从身旁箭壶取来一支箭,继续瞄准发出。

 “咻”

 咔嚓——

 听见脆响,王耀定睛再望。

 只见箭矢斜斜的插在标靶腹部,他射中了!不过尽管如此,青年并没有涌现多少喜悦,因为他瞄准的是脑袋。

 臂膀有些酸痛,王耀暂且收弓。

 他看着不过堪堪一石的长弓,揉了揉脑袋。经过一年多的训练,自己身体已经恢复健康,甚至超过了普通郡兵。

 但也仅此而已了。

 从病怏怏转为强健有力后,王健开始研习武艺。有

 前世边军的经验他拳脚功夫长进明显,寻常四五个人不得近身。

 接着,他又开始掌握武器。

 然后……就没然后了。

 方天画戟抡不动,偃月长刀舞不开。长枪勉强入门,刀剑熟练尚可。

 就这普通弓兵配备的一石弓,他苦苦练习半个月都没找到准头。

 “单挑吕布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单挑的,运筹帷幄又不会……只有广募英豪,才可能当上一方诸侯。”

 迈动脚步,王耀绕着演武场慢跑。

 清晨的空气很清新,掺杂淡淡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想起事来……

 思路格外清晰。

 “张辽、聂辽,好像是雁门马邑的。”

 “吕布在五原,那高顺应该也在五原。现在丁原还不是并州牧,这些大将应该都没发迹,不行,得赶紧去一趟!”

 “不过此二郡虽近,但属于高危边区,怕是老爹不放人……尽管是便宜父亲,但继承了因果,还是不能忤逆。”

 “王霸之气并不存在,必须做好钱财笼络起不到效用的后手。”

 边跑边想,王耀眉头微皱。

 就在这时,只见家将王虎从场外跑来。其手提喷香餐食,大声呼曰:

 “少爷!少爷!”

 “我刚刚遇见张贴榜文的衙役了,您猜怎么着,京都下诏了!”

 “说是陛下允许各地豪族招募乡勇、组建团练,应对黄巾贼呢~”

 王耀闻言双目一亮,登时改变方向,朝自己屋子跑去,他要更衣。

 “阿虎快备马,与我去见父亲。”

 ——————

 “什么?你要募兵?”

 晋阳,郡守府衙。

 内院书屋,王诚很意外

 。

 他看着明显黑了不少,身板却结实许多的小儿子有些发愣。近期多事,身为郡守他很少回家,吃住都在官衙。

 大郎二郎皆负官职,常有见面,唯独这小儿,竟已快半载未曾接触。听二郎常常提起,这不成器的东西竟洗心革面,非但戒除嫖赌酒色,开始练武……

 居然还广寻兵书,熬灯苦读!

 本以为二郎宠溺他,刻意说些好话,可今日一见方知不曾有假。看着瘦了黑了,不对,应该是壮了黑了的小儿,王诚欣慰又心疼,语气也柔和了几分。

 “允许豪强招募乡勇,朝廷是下了这份诏,可并州境内没有黄巾。”

 “我儿募兵意欲何为?”

 立于案前的王耀听声,抱拳:

 “父亲,并州无黄巾,却有异族环伺。如今雁门、定襄等外郡尚能勉强抵挡……可久守必失,北部任何郡县失守,胡贼便可长驱直入,袭扰我太原!”

 “嗯,确实有几分道理。”

 王城摩挲指上玉戒,忽得疑声道:“可除却本郡两千郡兵,五万州军也都驻扎在我太原。若他们都挡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