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粒子三
经过短暂的失神之后,众人便开始了自己手头的工作。
李问及其学生负责粒子对撞机环形加速器的轨道的建设。
孙正严负责粒子对撞室的建造,最终被加速的粒子将在此处发生碰撞。
而且钱明带着一群AI机器人,马不停蹄的建造起来避难所。很难想象,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甚至不能准确地预报地球上的地震,更不用说喜怒无常的太阳黑子活动了。
在太阳发怒之时,钱明的避难所将会是人们保护自己的最后一道屏障。
他们在戴森球一号计划残留下的“腰带”上架设直径100米的加速管道,并熔炼它的残骸,作为管道的主要材料。
开始的一切很顺利,因为围绕太阳的“腰带”还有2/3保存完整。
两年之后,这部分管道终于被架设完成,李问看着剩下的1/3,揉着额头道:“这可难办喽!”
由于剩下的1/3“腰带”被太阳吞噬,他们所建造的管道失去依凭,这使得管道的铺设难度大大增加,而且材料也需从其他的地方运过来,这无形的又增加了工作量。
而孙正严那边也出了状况,由于恒星级量子加速对撞机加速的粒子能量能达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福特,这将是宇宙大爆炸开始的能量,是万物创生时的能量,在难以想象的能量下,目前已知物质的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困扰人类百年的夸克禁闭问题将会被打开。
但夸克里面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有人说里面是拨动宇宙的琴弦,有人说里面存在着更高的维度,更有人说里面是另一个宇宙。
对于未知的事物,想要怎样观测它,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而且碎裂的夸克转瞬间便会消失,普通的云室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如何抓住这一瞬的机会,对孙正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注:云室(cloudchamber)是显示能导致电离的粒子径迹的装置,早期的核辐射探测器,也是最早的带电粒子探测器,由C.T.R.威尔逊1896年提出的,故称威尔逊云室)
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同时这也是孙正严的突发奇想,他将整个对撞实验室,作为一个关键计算零部件,融入超级计算机之中。
通过计算机正常情况下和粒子发生碰撞时,计算机对于圆周率π的计算速度和误差作对比,反向推导出里面粒子的大小、质量等性质。
同时计算机不但会给出粒子的性质参数,还会模拟出人类能够看懂的图像,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个粒子。
孙正严给这种技术取名为瞬间成像技术。
所以呢,压力便又来到了钱明这一边。
他必须建造一个巨大的隔离层,将对撞室完全包裹起来,用来阻挡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出的太阳辐射。
为此他建造了一个直径30公里球形隔离层,而且球的内部又被分为了几层,每一层都对应的吸收特定波长的粒子。
李问和钱明经常为了材料的问题而争吵,一般这个时候,都是用材最少的孙正严在出来劝架。
公元2125年11月23日,这是一个值得全人类都高兴的日子,因为戴森球二号计划圆满的成功了,资源的短缺问题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孙正严他们却没有为此庆祝,反而更加的卖力的建设造粒子对撞机,因为此时又有科学家旧事重提,说他这个项目是在建造一个毫无价值的无用机器,即使成功了也给人类带来不了任何的利益,希望协会撤销对这个项目的资金支持。
顶着巨大的压力,艰苦奋斗了3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