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丹堂论道
张三丰他们入内,各自坐定。吕洞宾自然也不客气,说道:“诸位都多承我脉,可知我脉之道义否?今番论道大会盛事,当借此机而明示天下之,以求倡之于天下也!”
他这一问,自然无人敢应。
吕洞宾接着说道:“丹道之大,上可及征人,下也虑民生!于征人而言,急备之方,随手携带之药,即起救死扶伤,恢复战力之作用也!于民生而言,却病救人,勿因病致贫,不亦天大功德乎?是故,我道体恤天心,平常修炼,乃备不时。待及天下有事,道士下山,以安天下,振救苍生。天下无事,我自隐之,而求自我之仙道,延年益寿,以达飞升之境!故我辈修炼之人,实怀济世之心而无争于天下也!溯源我道,本秉承老子一脉。河上公得老子《道德经》而注之,传之于后世,布下道种。经历代先贤择要践行,总结归纳,终成内外丹道两途,方发展至今日之鼎盛!故开宗明义,当知之也!”
胡鸾仙却有点儿记恨他对李十二娘的态度,便抬杠道:“吕祖,道士隐则隐也,又何必心怀天下来哉?如此一来,岂不矛盾丛生,隐而不安心,又何必隐哉?”
她这一问,顿然把吕洞宾给问得有点儿怔住了。一则那声“吕祖”之称,显得生份,让吕洞宾感觉不妙,再有就是这看似吹毛求疵地指出的矛盾之处,实则涉及对立统一的道理,也是求道之人首先该于内心过的一道坎。就如儒家所言“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一般。
吕洞宾有点儿掩饰尴尬地清清嗓子后说道:“弟妹!你且莫要称我为祖了!黎山老母也是我崇敬之人,你我只能平辈论交!况乎三丰与我本出一体,故切不可见外!至于你之所言,的确干系我们这一脉之道义根本所在!老子有言“无为而无所不为”!何以“无为”?先要“无我”,方可“无为”!何来“无我”?实该放下自我私利而无争于世也!无争于世,方显真我,故我道求真!我辈隐于山野,独自修炼,历尽千辛万苦,皆为求真也!求人之真而习其能,得其素养而怀自然无为之心,方能心怀天下而无所不为,才有了“乱世而出以安天下,宁世归隐而自求大道”之说。其实乃“为而不争”之圣人之道也!”
张三丰听了,也点头应和道:“确实如此!生而为人,岂可无天下观念?然宁世天下自然发展,不宜过多干预,更不可与之争!故可无为。而及乱世,尽力而安天下,乃尽人之本份也!”
听张三丰掺和进来,还帮着吕洞宾说,胡鸾仙便更有些使性儿地胡搅蛮缠起来:“照你们如此说法,于宁世中你们这些贤人就躲起来,把天下让给那些不肖之辈胡乱祸害。等到天下都弄得千疮百孔,成为乱世了,你们又出来显摆一把,以安天下?若此,与先创其体而后医之何异?”
吕洞宾还真没想到胡鸾仙居然辞锋如此犀利!她这一问难,简直是把隐者剥了皮来吊起打!吕洞宾一时竟然语塞,只好拿眼望了下张三丰。
张三丰怔了下,对胡鸾仙说道:“也不是如你说的这般!圣人实则随时都在“为而不争”的!天下安宁,圣人也在随时随刻为天下之发展着想而发挥着他们该有的作用的。天下宵小,为祸乱争,圣人也在尽力而止之!奈何大道不倡、圣人不出久矣,方始让天下一乱一治地如此反复也!贤者隐于野,于宁世之中又何尚不是在布道施为,造福于民哉?只是不争而已!若无贤者,更无大道传承,岂不眼看着天下败坏而无救乎?小人甚嚣尘上,不过贤者力有不逮而已,岂唯自安乎?更何况贤者倡道,也是在制衡宵小之乱来也!”
胡鸾仙见张三丰认真了,便白了一眼张三丰说道:“我说不过你!”说完,还一头腻歪在张三丰肩膀上去了!那神情无非不过表白着:“还是咱家张郎厉害!”直看得吕洞宾也不禁哑然失笑起来!
众人却听得很是认真,细想三人所言,确是道理!无形之中,于自己所理解的道义方面,又有所贯通了!
吕洞宾见大家不语,便说道:“还是三丰说得全面深刻些!我辈修道,道义为先!求道有途,修为高下,又因人而异!只能借鉴而不可刻板尽仿之!此亦为保本真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