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论道白鹿洞书院(一)-第2/2页
朱熹傲然答道:“就是这样的!”
张三丰却说道:“先生谬也!先生是将“理”与“道”混淆不清了!“理”字本意为治玉,是将玉石顺其纹理琢磨成器。此乃人为加工,岂是天生的?而我道家认为,天地之初有“道”存在,“道”才是天然的,故谓之“天道”。人依道行事,不违天道,方叫“有理”!故而我们说要讲道理,是先有道,才能理!难不成按先生之意,讲“道理”反该成讲“理道”去了?”
胡鸾仙在旁听了,也觉得好笑得紧,竟捂起嘴也笑出声来!
朱熹却说道:“张仙人倒会掰字眼!我说那天理就是说的道!”
张三丰说道:“非也!老子有言:道常无形!它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源,可是于无形运转中演化出有形的事物来的,有形之事物才有了相应各自的纹理及运行轨迹和规律,这才有了“理”。所以,“理”是“道”产生的,也可以视之为是“道”作用于具体事物上所呈现出来的外在表现!“道”岂如先生所指那般天生来就如“理”般有板有眼的?倘若天道刻板成形,何消我等众人孜孜以求?一目了然,何消论道?况乎天道若如先生所说成了刻板的“理”那般,世间万物,便将会同一模样儿才对头,何来纷繁复杂的世界?所以,道衍万物,万物各显其存在运行之理才对头的!纵孔子在世时,也叹息“道之不行,吾将乘浮柯于海”嘛,他何不说成“理之不行”呢?虽然仲尼所言之“道”还并非天道,不过你们儒家所提倡的那套“以礼治国、以仁恤民”的设想而已,并非具形之物,故被他称之为“道”而不称为“理”也!足见先生谬矣!”
张三丰这番言论,朱熹自是闻所未闻,甚至分析到他连自己的传承所在都没弄确切,这顿然让他一时感觉有点儿汗颜,竟无以为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