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孟珙封神-第3/3页



   进入四川的蒙军听说孟珙来了,兼之担心后继供给不上,不敢久留,抢掠一番后就将主力撤出四川。并在撤离时毁了所有关隘城防设施,使得四川从此无险可守,直接面暴露在蒙军的随时打击之下。

   那四川置制史赵彦呐本罪该万死,但不知是不是宋室皇亲,竟只是免职了事。

   此次蒙军大举南侵虽然攻取了许多战略要地,但都在长江以北,要知道南宋的经济、政治、战略核心都在长江以南。

   蒙军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两淮战场上,蒙军在安徽等地多次尝试过造木筏、筑高坝渡江。宋军虽然陆军战斗力比不过蒙古军队,但是到了水上,形势就完全颠倒过来了。

   南宋水师的强横不是吹的,曾经创造过韩世忠率领8000水军就将金兀术10万大军打得七零八落的伟大战绩。

   此次进攻,蒙古军队主要兵力都用于第二次西征。又因是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作战,至此宋蒙一时陷入了两军对峙的境地。

   蒙古铁骑虽然战斗力强横,无所匹敌,但是从来都是‘只管杀不管埋’,攻下来的城市洗劫一通后,放点守军意思一下就放任不管了。宋军看准了这一点,接连将先前蒙军攻下的大部分地区先后夺回。

   蒙军第一次南侵一直持续到1241年窝阔台汗病死,蒙古境内政局出现动荡,蒙军北撤得以暂时告一段落。

   蒙古第一次南侵虽然开始势头很足,接连破城拔寨。毕竟不是主力军队,虽然看起来各大战场都有地盘上的收获,始终没有明确主攻方向,加之进入江淮、巴蜀多是山地,骑兵发挥不出优势,又缺乏水军,所以对于南宋未伤及根本,更别说实现战争企图。

   蒙古撤军后,孟珙向南宋朝廷提出了狠抓中腹荆襄长江一线的防御,造船练兵,巩固城防的建议。他把南宋江防形容成江浙为龙头,荆襄为龙身,四川为龙尾。认为只有保住龙身,才能确保龙头安全。而当时主政之人恰是他的老上司,对他的提议给予了完全肯定。这也使得孟珙迅速在荆襄地区建立起了一条十分稳固的防线。甚至为了弥补襄樊守军不足,供给不畅的缺点,还收拢北方溃兵及难民,就地屯田戍守。战时为兵,平时屯田。武当山下土地得到大量开垦,当时竟达万余人之众。后来,孟珙死后,这些都留给了张三丰!

   孟珙深知蒙古骑兵善驰突、野战的特点,逐渐形成守长江上游固其下游,守汉、淮以蔽长江的防御方针。四川地区建立了以重庆为中心,以长江为依托的纵深梯次防御。荆湖战区大兴屯田,加筑城寨,水陆混编增强机动。

   就在战略形势一片大好之机,才和平没两年的南宋又陷入了主战、主和派内斗的毛病,抗战派将领余玠甚至被迫自尽。本来渐渐巩固有序的防御体系,由于上层权斗再次陷入混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