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大秀商经



"                                                                                透过梁帝的目光,徐温知道自己该表态了。

  他没有直接回应是否赞同废除前约,而是提了一个问题:

  “臣以为,魏使应是奉彭城王命而来,并非魏帝。

  如此,他便是应下我朝要求,魏帝仍可事后拒不承认。”

  萧绍瑜离营数日间,梁帝已命水师出击,此时淮水已被梁军控制。

  同时,边境州郡皆处于戒严状态。

  也就是说,元沐已成瓮中之鳖,他与魏帝的联系已被切断。

  所以,元睿是代表谁来和议,并不难猜,亦如梁帝之前所言。

  熟悉外交事务的徐温,据此直指和议的合法性。

  闻言,诸人恍然。

  他们都忽略了和议的前提,便是使者需有魏帝之授权。

  “依徐卿之意,和议就此作罢么?”

  梁帝眉头略锁,沉声问道。

  若不能通过和议签订新约,南梁自行不履行前约,将授北魏随时南征之口实。

  两国交战,只要想打,理由总是能找到的。

  梁帝真正担心的是,若因单方面废除前约并引发战争,难以弹压国内的不满情绪。

  主和派主导的江南本土士族,是不愿交恶北魏的。

  北魏不讲理,主动打上门来,南梁被迫防御,他们无可指摘。

  然若南梁有错在先,他们是一定会闹事的,比如借机清除异己,甚至是清君侧。

  朝内不稳,南梁势必要请和,重演十年前旧事。

  所以,通过官方渠道,与魏帝授权使者签订新约,是废除前约的前提。

  这是南梁复杂国情所决定的。

  徐温胸有成竹,当即回应:

  “非也,陛下可准彭城王遣使回朝请旨。待魏帝全权授命,我朝再与之和议不迟。”

  “若如此,一战难免。”

  萧锋断言。

  随着淮水粮道彻底切断,辅以南梁的坚壁清野,元沐根本坚持不到使者返回的那天。

  无法从速和议,他便惟有一战,总不能饿死吧。

  徐温淡淡一笑:

  “萧护军,若本官没有记错,魏军骑兵至少一人双马,彭城王完全可以马肉充饥嘛。

  肉总比饼子好吃,魏军将士还要感谢陛下赐肉呢。”

  “呃?哈哈哈,徐詹事言之有理。”

  萧锋哈哈大笑。

  若有诚意,一心和议,元沐是不会吝惜战马的。

  若无诚意,那便一战,“南梁廉颇”从来就没怂过。

  “父皇,儿臣以为,不妨与彭城王做笔生意。”

  萧绍瑜意识到了商机,他想到了一个比徐温更妙的主意。

  而论及商业头脑,梁营之内应无人可及萧绍瑜。

  须知话本《大梁书生之瑜情蔚了》前两回,短短数日已为萧绍瑜带来近千万钱收益。

  也就是说,半数梁营将士已然成为他的忠实读者。

  另外一半,很有可能在成为读者的路上。

  如此生财手段,放眼南梁,怕是也要无敌了。….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

  近十万本的大单,仅靠动员军中书吏誊抄,年内都无法完全交付。

  不过,这还难不住他:

  为了繁荣大梁文化市场,本王不谦虚了,活字印刷术就是本王发明的!

  五行缺钱的梁帝,顿时来了兴趣。

  “九郎有何高见?”

  “倒卖军粮。”

  此言一出,诸人全惊呆了。

  这是资敌吧?

  兴致勃勃的梁帝,脸都要气绿了:

  你小子是想死,还是不想活了!

  好在极具文化修养,他还张不开嘴,骂不得街。

  萧绍瑜却旁若无人,侃侃而谈:

  “马肉既酸且柴,口感不佳,为了改善魏军将士伙食,儿臣以为可以军粮换马匹。

  当然,一匹马可换多少军粮,需父皇御定。

  儿臣建议,一匹马最多一石军粮。”

  啥?

  原来,最是奸商,不过九王!

  朕养了一个好儿子啊!

  风评瞬间形势大好,诸人皆是笑不拢嘴,包括梁帝。

  “这个交换价格,彭城王能接受么?”

  梁帝问出了诸人关心的问题。

  按南梁市价,一匹北方战马少说也要七八十石粮,可称良驹者,百石亦不为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