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妥协奸佞-第2/2页



  梁帝纵有刚猛手腕,亦无用武之地。

  他满腔愤怒,却只能默然无声。

  范隆之看出了梁帝的无奈,与国运的凶险,又充满慈爱的看了女儿一眼。

  最终,他毅然挺身而出。

  “贤妃确是前朝末帝之妹,然我父女并无复国之念。

  为明心迹,臣愿辞去尚书令之职。”

  在他看来,斗下去于国不利,未免梁帝为难,只能是他主动退让。

  指望刘广博与谢宣怀退让,显然是不可能的。

  有了他的表态,主战派朝臣便偃旗息鼓了。

  一场劫难,似乎要就此终结。

  “阴谋复国,岂是辞官便能了结的?

  臣请陛下降旨,斩范氏父女,并诛其族!”

  谢宣怀穷追猛打。

  “请陛下降旨!”

  主和派朝臣,再次附和。

  他们是铁了心,要斗到底了。

  局势至此,梁帝便不得不表态了,他必须作出妥协。

  “范隆之剥夺爵位,罢黜本兼官职,终身监禁。

  贤妃幽禁冷宫。

  罢黜范雍左游击将军之职,贬为宁远将军,永驻新昌,不得还朝。

  罢黜兰陵范氏之门第,分家降品。”

  “陛下圣明,臣等拜服!”

  刘广博、谢宣怀领衔,主和派朝臣顿起颂扬之声。

  二人清楚,让梁帝斩了范氏父女那是不可能的。

  请斩,不过是抬价而已。

  梁帝给出的圣裁,足以使兰陵范氏没落。

  这个结果,是二人能够接受的,还是最好的那种。

  事后,范隆之传下话,令主战派朝臣不得为其鸣冤,要以国事为重。

  终使南梁朝局未乱。

  得报后的梁帝,惭愧不已。

  随后,梁宫中便传出消息:贤妃逝于忧思。

  其实,这是梁帝对贤妃的一种保护。

  贤妃范瑛,随之于梁宫蒸发。

  在主和派的恶意传谣下,范瑛的“逝于忧思”变成了“被梁帝赐死”。

  而且此谣言,传遍南梁,大伪成真。

  远在江淮前线的范雍,不明内情,信以为真。

  经此巨变,梁帝意识到:

  “看来,朕的典签府已被他们收买了!”

  典签府专司刺探,既对外,也对内。

  北朝的财政崩溃,乃国之机密,他们能够侦知。

  却为何无法侦知,刘广博与谢宣怀之预谋?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随后,梁帝便对典签府展开了大清洗。

  典签府只听命于梁帝,不在朝廷各省管辖之内。

  故刘广博、谢宣怀有心袒护,却不便出面。

  自此以后,才由苏霖之继任典签使,并重整典签府。

  《梁书·武帝纪》载曰:

  高祖妥协于奸佞,罢范公隆之,禁太后,贬范公雍,屈之。高祖清洗典签府,欲请武道宗师苏霖之出仕,继任典签使,重整典签府。

                                     .

  闲话风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