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援军有变-第2/2页



  至于右卫军,萧锋则不抱太大的希望。

  因为根据他的经验,一旦梁军被北虏骑兵击溃并追击,是很难翻盘的。

  按照战前约定,阳城兵距离发兵尚有半日时间。

  若是萧锋坚守不到半日,那么杨彦超便能在阳城兵之前返回睢陵城下。

  而若想阳城兵顺利进驻睢陵,萧锋则至少要坚守一日半。

  如此,其所部中军的损失,才有意义。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

  即使到了约定的时间,阳城方面也不会发一兵一卒的。

  坐镇阳城的南兖州司马冯国栋,近日走了吏部尚书陈思浩的门路,已然拜入晋安王门下。

  他的来投恰逢其时。

  因为此番北朝毁约南侵,让晋安王意识到:

  幕下若无掌兵之人,再好的计策也是施展不了的。

  济阴许氏的覆灭,令其在济阴的势力荡然无存。

  他虽疏远了已无用处的许培安,也很久未去侧妃许氏那里就寝了,然有些账还是要算的。

  在他心里,无论是九弟萧绍瑜,还是太子门人陈朴,都与许氏的覆灭脱不了关系。

  既然如此,何如假北朝之手将二人除之,一解心头之恨呢?

  “陈尚书,劳烦令弟给冯司马捎句话:不得增援睢陵一兵一卒!”

  盱眙陈氏,乃是南兖州屈指可数的郡望之家。

  出身嫡脉长房的陈思浩,正是陈氏家主。

  然其久居京城为官,族中日常事务多由嫡脉二房三房,也就是他的两个弟弟,共同打理。

  除了定期来京汇报,凡要事皆需请示,二人不得擅专。

  此番冯国栋来投的牵线人,便是其二弟陈思汉。

  晋安王口中的“令弟”,指的就是他。

  “八殿下处事还是如此圆滑。”

  陈思浩心中想着。

  晋安王本性多疑,对于新附之人更是如此。

  他是不会留下哪怕一个字的,毕竟若是传了出去,他也吃罪不起的。

  再者说,他八贤王的形象是必须维护的,脏活还是让下面的人去做为好。

  “八殿下放心,冯司马必谨遵王命。”

  陈思浩答道。

  冯国栋走的是他的门路,他自然要为其美言。

  《梁书·武帝纪》载曰:

  中护军萧公锋与魏前将军杨彦超,两军遭遇,大战起。

                                     .

  闲话风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