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门阀政治-第2/2页



  刘广升能否顺利重掌之,决定着萧绍瑜在济阴士族中的影响力。

  此刻,刘广平虽然伏诛,刘广升想重掌济阴刘氏却并不容易。

  按梁律,他需要得到兰陵本宗的契书,方能名正言顺。

  亦如之前的刘广平。

  难处就在于:兰陵本宗是不可能给他契书的。

  但办法也不是没有,就看他有没有这份魄力,又能否说服族老了。

  “下官决意脱离兰陵本宗,族中若有人持异议,除之!”

  刘广升决然道。

  其实,萧绍瑜宴前吹风时,他已然下定决心。

  “有魄力!

  你放心,本王必不负你!”

  萧绍瑜作出许诺。

  究其渊源,需从九品观人法的确立说起。

  九品观人法,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存世四百余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魏王曹操薨,曹丕继位魏王,继任丞相,掌大权。

  曹丕纳尚书令陈群之见,确立九品观人法。

  曹操终其一生无法称帝,曹丕却因九品观人法,同年十月称帝,改元黄初。

  非是曹丕比老爸高明,而是他向士族妥协了。

  因为九品观人法,是以当时官员的品级,确定其所在家族之门第。

  在法律上,他确保了官员的利益。

  像陈群的儿子,只要出仕,肯定官职低不了。

  那些大汉的死忠,必须拥护曹丕称帝啊,这皇帝太好了。

  后来的司马炎,做得比曹丕还优秀。

  在法律上,他确保了官员的世袭。

  也就是说,尚书令的儿子还是尚书令。

  结果自然是,曹魏的死忠拥护司马炎称帝了。

  史称九品观人法,于西晋渐趋完善。

  能不完善么?历史都是文官写的嘛。

  传至南梁有所变化,却万变不离其宗。

  兰陵本宗家主刘广博,官居中书令,门第上上。

  一旦脱离兰陵本宗,便意味着济阴刘氏的门第品级必然下降。

  若族中子弟出仕,官职上限亦将随之降低。

  降易,升却难,这正是门阀政治的桎梏。

  无疑,刘广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也可以说,他将自己与本族的未来,押在了萧绍瑜的身上。

  惟有萧绍瑜得势,升其官职,才有济阴刘氏门第重论的那一天。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命新昌太守范公雍掌兵权,南康郡王府长史李公东阳掌军需,固睢陵。

                                     .

  闲话风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