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棋局初开-第2/2页



  “事成之后,济阴半数涝田归入赵峰主名下!”

  “这不太好吧,那可是太子殿下的囊中之物啊。”

  赵乾坤这只老狐狸,其实是在问:

  这事是太子殿下应下的,还是谢宣怀应下的。

  他可不想忙活一场,事后再给太子吐出去。

  “尚书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太子殿下会同意的。”

  朱暮霭作出承诺。

  同时,他也是在暗示:尚书令可以左右太子殿下。

  “请朱左丞回禀尚书令,聚贤庄就是战至最后一人,亦必然完成所托之事!”

  赵乾坤一口应下。

  半数涝田,便是十万亩水田,他没有理由不动心。

  “赵峰主出马,尚书令自然是信得过的。”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身为南梁武林巨擘的赵乾坤,同样不能免俗。

  至此,谢宣怀的第一颗棋子,便算布下了。

  然棋局初开,若想达成所愿,仅凭此还是远远不够的。

  “尚书令,还想借一个人?”

  ......

  “传旨之人,回来了么?”

  萧锋询问麾下护军长史。

  此刻,他刚刚率军横渡长江,踏上淮南大地。

  传旨之人,却于拔营建康前,就派了出去,且为军中健儿。

  旨意能否传入睢陵,决定着睢陵的存亡。

  而睢陵的存亡,则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走势。

  皆因睢陵危,则萧绍瑜危。

  届时,萧锋就必须不顾一切加快进军,施以援手。

  皇子不能殁于阵前,更不能被北朝生俘,事关国格与国家利益。

  这也是梁帝不须说出口的君命。

  反之,他便可从容进军,沉着应对,胜算也能更大。

  “尚未归营。

  下官已加派数波人马,分路传旨,南兖州方向也派了人。”

  护军长史如实回道。

  萧锋点点头,他知道长史所行已是万全之策。

  若正面无法突破,北军哨骑的封锁,仍可指望绕路南兖州的这支人马。

  只是在时间上,要晚上许多。

  而对于战争而言,时间何等重要,萧锋心如明镜。

  “再加派人手,若有归营者,速报本将。”

  “是。”

  “传令两翼左右卫军,务与本将中军齐头并进,不得冒进!”

  “是。”

  兵者,国之大事。

  萧锋选择了稳步进兵之策,以避免被北军骑兵穿插割裂。

  同时,他也在心中默默祈祷着:

  “希望九殿下能尽快接到旨意,否则......”

  否则,他便只能行险,挥兵疾进。

  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恰如困于睢陵的萧绍瑜。

  《梁书·武帝纪》载曰:

  中护军萧公锋率军渡江,增援睢陵,解帝之困。

                                     .

  闲话风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