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秘辛揭晓



"                                                                                “殿下,不管是否接管兵权,皆应从速召集城中士族,筹措军需。

  下官以为,您应该出面。”

  李东阳谏言道。

  须知郡仓已空,不寻求士族的鼎力相助,兵无粮则无以为战。

  萧绍瑜若在此军心惶惶之际发起召集,妥善解决军需问题,对于后续接管兵权是能减少阻力的。

  见萧绍瑜已生死志,且局势至危,范雍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要将埋藏心底,尘封十年的秘辛,告诉外甥。

  此战,他同样抱定了死志。

  他不愿也不能,把这段秘辛带进棺材。

  否则,这段家恨将随着他的离去而湮灭。

  “殿下,下官想和你单独谈谈。”

  范雍说道。

  他神态戒备万分,语气又是如此沉重。

  萧绍瑜心有所悟,他说道:

  “事不宜迟,劳东阳先生拿上本王名帖代为召集。

  诸位先到堂外等候,稍后随本王登城查看敌情。”

  待众人出堂,堂内陷入沉静。

  萧绍瑜明眸一瞬不错地盯着范雍,心中想着:

  “那段尘封的历史,终于要揭晓了么?”

  当年,萧绍瑜年仅十岁,对于朝廷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是不知情的。

  等到他渐渐长大后,却发现那段历史,被梁帝封禁了。

  在京中,他打听不到任何相关的信息。

  曾经他问过范雍千百遍,都被范雍以“你还小”为由婉拒了。

  可以想象,此刻他的内心,是何等的激动。

  甚至冲淡了大战在即,带给他的巨大压力。

  “十年前,身为大梁第一重臣、官居尚书令的,我的父亲、你的外祖,被判终身监禁。

  即将封后的,我的妹妹、你的母妃,被勒令自尽。

  一夜之间,位列大梁四大门阀的兰陵范氏,分崩离析......”

  范雍艰难地重启了,那段充满血腥、愤怒、冤屈与不甘的往事。

  每一句话,都像是从他的心中撕裂而出。

  他的心,在流血。

  心坚如钢的他,一边回忆着,一边无声地流下两行热泪。

  那是他一生的痛。

  当萧绍瑜听到,自己的母妃竟然是被父皇勒令自尽的。

  他的心抽搐了,心中嘟囔着:

  “老爷子,你下手也太狠了。”

  二十多年前,梁帝尚在潜邸,仍是前朝之臣。

  其文才武略誉满京华,才高八斗用来形容他,都显得不那么合适。

  而立之年的梁帝,爱上了一个风华正茂、英姿飒爽的女子,女子也倾慕于他的才华。

  他娶了她,她嫁给了他。

  她正是兰陵四姓萧、刘、范、陆中,范氏的女儿,名为范瑛,也就是萧绍瑜的母妃。

  当时的梁帝,已有正妻。

  以范氏的门第,范瑛是不可能作妾的。

  范氏家主范隆之,也就是范瑛的父亲,根本不会同意这桩姻缘。

  无奈女儿一片倾心、非君不嫁,范隆之偏偏又是最疼爱她,拗不过她。….

    最终,他妥协了。

  没过几年,前朝末帝登极。

  其人昏庸无道,残害皇族骨肉与忠良之臣,弄得满朝哀鸿遍野,人人自危。

  已为重臣、手掌重兵的梁帝,便以匡扶社稷之名,悍然起兵。

  在这场朝代更迭的风云际会中,范隆之起兵呼应,兰陵范氏举族相助。

  待到梁帝登极为帝,范隆之位列南梁开国第一功臣。

  爵封晋陵公,食邑三千户,官拜尚书令,风光无二。

  这一年,萧绍瑜诞生了。

  十年后,皇后薨逝,新后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贤妃范瑛莫属。

  她内有梁帝的宠爱,外有上品门阀兰陵范氏的支持,更是范隆之之女。

  朝野上下,无人敢有异意。

  一旦贤妃范瑛登上后位,九皇子萧绍瑜立为太子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母子二人的未来,必将无比荣耀。

  然而,上天似乎跟她们母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封后大典当日,身为兰陵刘氏赘婿,时任兵部尚书的谢宣怀,公然发难。

  他当庭指认贤妃范瑛乃前朝末帝之妹,是秘密寄养在兰陵范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