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朝会暗流-第2/3页



  梁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又将烫手山芋丢给了群臣。

  论起权术,晋安王哪里会是他的对手。

  话到此时,火药味已经很浓了。

  摆在百官面前的,又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

  出头的椽子先烂,久混官场的老油条们,默契地三缄其口,以口问心。

  一个是身居储位的国之嗣君。

  一个是贤名远播、党羽甚众的八贤王。

  无论得罪了哪边,都是臣子吃罪不起的。

  装傻未必真傻,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陛下,臣以为当查,正所谓兼听则明。”

  群臣皆暗自松了一口气,有豫章王这位堂堂大皇子出面,总算是替众人解了围。

  无疑,豫章王成功收获了一波好感。

  “低调、低调,这种公然收买人心的话,本王才不说呢,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

  萧绍瑜有点嫉妒了,好在二世为人的他足够理智,没有搅进纷争。

  “兼听则明?豫章王言之有理。”

  梁帝的本心是想查一查的,只是他有意维护太子的体面,不便直接驳回。

  此时,有了豫章王一句“兼听则明”,他便顺水推舟应承下来。

  因为这已是君父的体面了,若是再驳,是想让君父偏听则暗么?

  豫章王瞥了一眼脸色铁青的太子,眸中笑意盈盈,他很得意。

  “肤浅!”

  暗中各方的萧绍瑜,见豫章王方一得势便挑衅太子,不得不怀疑他的城府有多深?

  “愣头青多点也好,仇恨都让你们拉去了,本王才安稳嘛。

  若是太子被你们逼急了,本王似乎可以敲敲他的竹杠呢。”

  “诸卿议议,当派何人前往?”….

    面对梁帝的询问,群臣又默契一回,明堂之内再次鸦雀无声。

  查?查谁?怎么查?查得清么?

  沈贺是太子的门人,这根本就不是秘密。

  先不说能否查清,单就实心任事、一查到底,必然牵连且得罪太子。

  届时,太子门人以动摇国本相诬,几人承受得起?

  敷衍了事、查无实据,则或表明自身尸位素餐,才具不足,从而失了圣宠,断了仕途进取之路。

  若才具有余,却偏偏就是查不清,是结党?还是欺瞒君王?

  梁帝虽老,却不朽,一朝皇权在手,焉能轻易纵容?

  他曾经叱咤风云的雷霆手段一旦祭出,必然血流成河,何人不惧?

  查不行,不查也不行,精明的群臣无人愿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谢卿,你说说看。”

  梁帝见群臣三缄其口,亦知其难,只好亲自点将。

  而被他点中的谢宣怀,乃是当朝百官之首,官居尚书令,宰执天下,更是太子的岳丈。

  谢宣怀不慌不忙出班,慢条斯理奏对:

  “陛下,孟子有言:民为本,故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赈灾,以免滋乱。

  当然,沈太守是否清白,也是要查上一查的。

  不如,请九殿下辛苦一趟?”

  谢宣怀先言赈灾之急,便是当着群臣之面,表明自己支持太子的立场。

  轻描淡写的“查”,除了照顾梁帝的体面,也是在警示群臣:这不重要!

  至于举荐南康郡王萧绍瑜,就更见此人的老谋深算。

  “老狐狸,给本王挖坑呢?”

  萧绍瑜意识到了不妙,自己还来不及搞事,事儿就搞到自己头上了。

  “本王冤啊,但我不喊,因为我低调。”

  其实,他是喊破嗓子也没用的。

  群臣都不去,太子不便去,晋安、豫章二王不能去,去了还不把太子搞残啊!

  遍览诸王百官,也就是他这个与世无争的郡王了,舍他其谁呢?

  太子会心一笑,暗道:还是岳丈高明。

  他背于身后的宽袖中伸出一根食指,轻轻一点,暗示萧绍瑜应下这个差事。

  “当本王是泥呢,想捏就捏,嚣张!”

  “南康郡王,你可愿前往济阴?”

  梁帝看着自己这个平日很不起眼的九子,不知他能否和了自己的心意,办好这个差事,却仍出口询问。

  因为梁帝正是看中了他的与世无争,总要好过有的人心思过重。

  “嗯?九郎啊,你还真好意思穿这件破朝服上朝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