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闻奏事-第2/4页



  “两年了,也该出去透透气了,都快憋死了。”

  他是吃腻了,也突破了宅男生涯的最高纪录。

  高规格、长时间的宅,作为资深宅男的他,着实也是受不了的。

  听了李东阳的话,他顿时来了精神,不安分的心活络起来,想搞事情了。

  萧绍瑜拿捏着原主的风格,乌眉深锁,没有半点畏惧与犹豫。

  “东阳先生,本王的性子你还不清楚么?

  若是争功邀宠,本王可以退避三舍,甘居人后。

  然淮水泛滥,事关南岸数十万百姓的生死,本王却无法视若无睹。”

  李东阳苦笑摇头,轻轻一叹:“就是深知殿下的性子,我才要劝谏的呀。”

  他同样知道,一旦萧绍瑜打定了主意,是很难更改初衷的,遂再无相劝之意。

  “也罢,我甘愿辅佐于殿下,不正是看重他这份心怀黎庶的宽仁之心么?”

  李东阳想起初衷,心中涌过一股暖流,热血升华,心力骤增,他释然了。

  “若是非要入局,下官请殿下切莫表现得过于积极,适得其反不说,还易招人猜忌。”

  萧绍瑜心怀黎庶不假,却亦非无智之人,他清楚李东阳略去的弦外之音。

  “低调做事嘛,不作死就不会死,是吧?”

  估摸朝会的时间差不多了,他给了李东阳一个了然的眼神,便欲起身出府。

  “给本王来碗参汤,以壮形色。”

  这两年,他都快把参汤当水喝了,生活品质杠杠的。

  临时想到,朝堂上少不得要舌战群儒,还是先润润喉的好。

  闻言,李东阳顿时面现难色。

  南康郡王府的一应事务,包括财政大权在内,都是由他掌管的。….

    萧绍瑜这位甩手掌柜,并不知道:

  府中最后一根存参,已于昨日用尽,账房更是窘迫得连买新参的银钱,也拿不出来了。

  “殿下,为了给陛下庆寿,您今年的俸禄已经用光了,去年的结余也不多了。”

  李东阳想了想,还是如实相告。

  “东阳先生的意思是,本王现在穷得喝不起参汤了?”

  “府中的燕窝也断供了。”

  萧绍瑜瞬间傻眼了,现在可是正月啊,这一年可怎么过呢?

  “不就是给老皇帝庆个寿么,本王怎么就秒变穷光蛋了呢?

  礼重了,浪费啊,怎么办呢?”

  明眸转啊转,忽然,他有主意了,忙说:

  “给本王找件旧朝服,越旧越好,最好带补丁的。”

  李东阳一脸苦笑:

  “殿下,您身上穿的这件是两年前定制的,算是最旧的了。”

  “是么?”

  萧绍瑜低头仔细看了看,谈不上旧,更是一个补丁也没有。

  刺啦!

  “传衣帽局管事,马上打个补丁,本王急用。”

  他一用力,在胸前撕了一个大口子,力气倒是不小。

  “这......”

  李东阳当真无语,搞不明白萧绍瑜是怎么想的。

  “殿下难道要穿这件破朝服上朝么?成何体统!”

  他刚要劝谏,便被萧绍瑜抢先打断。

  “东阳先生,本王自有道理,照办吧。”

  最终,萧绍瑜穿着打了补丁的旧朝服,去上朝了。

  心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美美地想着:

  “老皇帝,你儿子我都穷成这样了,你好意思么?”

  梁宫文德殿内,诸王百官分班站立,彼此之间寒暄着,以待梁帝。

  话里话外,都在映射着萧绍瑜的寒酸。

  “新年新气象,九殿下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啊。”

  “九弟,济阴之事,听说了吧?”

  这时,萧绍瑜身前的太子,身未转,而低声至。

  对于自己这个与世无争,又恪守臣道的九弟,他是有意拉拢的。

  深层次的原因是:在门第观念融入血脉的南梁,母族已非上品门阀的萧绍瑜,注定与皇位无缘。

  既然毫无威胁,便可放心拉拢,多一分羽翼也是好的,聊胜于无。

  他不愿意看到的是,萧绍瑜被其他皇位有力争夺者拉拢了去,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对于拉拢,太子有着十足的自信。

  以其当朝太子之尊,折节下交,即使是郡王,亦必趋之若鹜。

  “近日臣弟府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外面的事还真没留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