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弦起音-第4/7页
“哦?愿闻其详。”
“观宇宙寰宇,星移斗转;顾山川草木,四季更迭;览尘埃蜉蝣,朝生暮死。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天道隐无名。”
萧也韫愣了愣,想以前这来学府的学生全是酸儒,怎么今儿来的是个“老庄”?
可杨先生这大儒没有丝毫生气,反倒是点着头平静道:“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他顿了顿,继续道:“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江楚一拜而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治国经世,各有其道。后继亚圣大道滥觞,漱流至今,君王群臣黎民百姓,人人心中皆有己道。故学生不知,先生想问的,是何道。”
老先生没有再多废话,三字了了:“你的道。”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乱世风云,沧海横流,经纶济世,虽千万人吾往矣。”
杨先生眼睑微颤,撑着桌子缓缓站起了身,用手撑着坐久酸痛的老腰,然后背过手转过身,昂着脑袋望着古槐间的辉光。在这样一个贪腐的国家底下,他见过太多的学生,也了解过太多的学生,他们或为光耀门楣,或为功名加身,可却几乎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道出为天下的话语。
这是一个“狂”字,但也是一个“仁”字。
他自顾自的点了点头,良久未言。他记得,上一次有如此底气站在他面前说这话的,还是现在那站在一旁的萧也韫。他回过头,轻轻颔首,“好……那你告诉老夫,你都看到了什么?”
江楚被杨先生问得一懵,以为这老先生一辈子的学识,思维跳跃的太快,自己跟不上。可他与老先生一对眼,却看到了那双略微凹陷下去的眼眶里的一双炯炯,他怔然一瞬,明白了这老先生是想问自己看到了什么才有这般回答。
朝堂贪腐的奸佞逍遥天外,戍边征战的将士尸骨无还,饿殍遍野哀鸿连天。他虽年少,却有着边塞经历,看到的要比同龄人多,想到的也要比同龄人多,可这些不是三言两语能道清楚的,他也不能回去写篇三纸无驴的长篇大论。
他想了想,对杨先生道:“学生请先生手中杯盏一用。”他从老先生手里接过了杯子,高高举起,忽然倾倒。杯中仅剩的水珠顺着杯壁滴落,在被古槐斑驳的光下,在碎碎尘埃中,直直坠落。这一滴,便是天地万象森罗。
“这便是,学生看到的。”
杨先生捋着胡须,那板的比木头还直的脸居然挤出了丝笑容。他连连点头,看向一旁的萧也韫,后者也早已是目光灼灼。
杨先生抄起书夹在腋下,对着江楚说道:“回去把《学府教条》认真看看。下堂课,不准缺课。”
南昭卿在倚在门外喃喃道:“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扬了嘴角)有趣。”
……
“虚也道,实也道,有也道,无也道。道是自然,但也像是……”萧也韫顿了顿,“像是千百年来每个人心里的根。”他看着江楚笑道:“这东西大到无边无际,小到流沙尘埃,就像那一滴水,是万象森罗。”
“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儒生,老庄,佛徒,(笑)你到底是哪一个啊?”
“(笑)我是信的杂,但无一而终。”
“儒释道三家并行多年了,融会贯通是应该的。(笑)况且有时候我也觉得一些儒理太刻板迂腐,在为人处世这方面,不如释道来的自在。杨先生他老人家也是,什么都会研究,集百家之所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