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关-第2/6页



    渠江关依托东西两座山脉,雄踞北边一线,除去已经被攻陷的定军关,这便是萧宋的第二大关,当年萧宋与平辽一战,虽是战胜却犹如惨败,讲和讲和,讲到最后是割地赔款嫁公主,自那以后,先王开始在各地征劳工,修筑这渠江关,似乎早就料到有一日定军关会沦陷一般。

    渠江关此刻正聚集着四家凑在一起的数万大军。其实四家军军力鼎盛期凑吧在一起有近二十万军力,只可惜这鼎盛时期早就在几十年前随那当时当时的太子赵昆一起驾鹤西去了。

    既然话说到这,不得不往前萧宋前几朝翻翻。

    萧宋创立于乱世,赵,萧,黎,柳,晏,霍,叶,李,七家联手义结兄弟终结中原乱世。赵家称王,余下六家封侯拜将。可当了皇帝就不可能有不担惊受怕坐不安稳的,赵家怎么当的皇帝他们比谁都清楚,余下六家声名赫赫,留着他们能吃下饭去?

    六家下场无需多言。有名无权基本全是空架子。太祖驾崩后,太宗即位,改元平隆。平隆三十七年皇上又崩,萧宋至此最荒淫昏庸的皇帝——赵康帝,登基,改号景炎。

    那已经在极乐世界颐养天年的老皇帝膝下有五子。长子赵昆,次子赵昱,老三赵晃,老四赵昊,老五赵昘。

    当年的太子赵昆性情刚烈,主战杀伐,满腔热血,恨不能把全国兵力一锅端上去把敌国全给扬了。但萧宋自打赵康帝用他那满身膘肉兜住后,活的是民贫兵弱,军备不济,赵昆就是再有野心,也只能老老实实去找纸找笔写下第一划。

    可天年不测,赵昆二十五岁那年被老天开了个玩笑,突然得了一场怪病,整个太医署榨干了毕生所学都没一人可以医治,最后他也只能带着他的壮远雄心饮恨西北。

    而赵康帝他老人家在躺进棺材前唯一干的一件好事,就是准许了当年的太子赵昆,把没落七家中的四家拽起来的请求,让边关太平了不少年。

    但干嘛要靠四家军收边关啊?之前已经说过了,京城那群禁军基本全是酒囊饭袋,除了吃喝拉撒他们在行,打仗?给平辽当孙子去差不多。

    不过话虽如此,这“好事”也不是赵康帝自愿而为的。

    那老皇帝一身富态样躺在金銮宝座上时,平辽曾举半国之力发兵萧宋,可萧宋早被他折磨的是软纸一张,一吹就破。边疆境域一路南缩,这才后建北部定军关与西北戎马关。

    而后平辽再度举兵,妄图一举吞没萧宋。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当年创业太祖平定九国,统归萧宋,垫下雄厚基业,那老皇帝再怎么折腾,多少还是剩下些,再加军民同仇敌忾,平辽那梦,终归还是得枕着黄粱再做几年。

    平辽见强攻不行,提出和谈,张口索要黄金白银,还有萧宋疆域与皇宫妃子郡主什么的。嘿你说你这明明打赢了仗,对面提这荒唐的条件,给个正常人不得接着再跟你干?可那昏庸无道的赵康帝不是,他老儿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平辽的条件。

    赵昆与朝中武官多次上书,赵康帝却将折子当成废纸,一一个全给你揉巴了投着玩。

    直到萧宋各州郡皆有起兵谋反之意,赵康帝一看自己屁股底下的金銮宝座怕是要不保,火烧了眉毛,才准了赵昆请求。

    被拉起来的京城四家,为黎、柳、叶、李,驻守边关多年,屡次为萧宋退敌,因此在朝中地位逐渐显赫。而赵昆死后,四家军就被交到了赵昱手上。

    赶至边关的江楚与邵岭涯恰逢一场战后而来,城关外大量伤兵被抬了回来。

    一大姐般年龄的女人,不知从哪整来三个破麻沙袋摞叠在门洞边上,自己坐在上面,一条腿盘在沙袋上,一条腿松耷着,手里摇着蒲扇:“跑两步跑两步!别人没到先死路上了——哎那边那几个你们稳着点,好生生还活着的人别被你们颠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