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授-第2/3页



    本月,高浟在邺都,忽有盗贼数十人入其家,拥其为主,欲奉为皇帝,高浟不从,身死。

    于是,高氏宗室中有贤名者,皆多自污,以示天子绝无异心。

    四月。

    齐太尉段韶至淮北,整理东南、豫州二道兵事,得兵只六、七万人,府库存粮不过三十万石。

    段韶以为入冬之前,不宜南渡,否则此时举兵必用中原之兵、粮,中原兵粮既空,若秋冬周人来攻,则河南难守。

    高湛畏惧周兵,准段韶之奏,命其集淮北兵、粮,十月南征,又加段韶太师。

    五月。

    淮北盛传,陈人发大舟载齐人淮北降卒数万渡海入辽东,配给田宅及夷人妇。

    淮北齐军战心略失,时有家贫无田者逃入陈境。

    段韶斩市中军中乱言者,杀数十人,流言乃止。

    六月。

    陈帝陈蒨递国书于淮北,言南朝淮南故土已复,无复北窥之意。

    且言淮南租赋已免十年,齐国若复淮南,势必再免租赋,淮南于齐,实为负累,不若弃之。

    又言周人在西,高丽在北,俱为两国外患,陈齐不若罢兵,分割周与高丽南北之地,永为盟好。

    段韶此时多获南方情报,已知陈蒨英睿,大得将士之心,陈国又置兵十五万于淮南,凭江河之利,极难图取。

    又恐自己用兵淮南不力,为朝臣所诬。

    于是段韶得获报书之后,立时移书邺都,请高湛处置。

    高湛此时又复日夜歌酒,无心国事,亦有同陈国讲和之意,只是碍于脸面,还想再赌上一赌。

    便将陈人的国书留在了宫中,并不答复。

    是月,天象有异,不利君王,高湛恐惧,杀其兄高演之子、故太子高百年,以为厌胜。

    邺城之中又传突厥、周人联合,将再犯国境,高湛于是与近臣频议与周、陈和议之事。

    其时,周权臣晋国公宇文护之母在齐国。

    高湛命人先遣宇文护之姑入长安,意在与周国言和通好,以令齐国能够专注于淮南用兵。

    然则,关于未来的一切总是会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展开。

    周保定四年(564年)

    四月。

    齐人淮南败报入长安,周国众臣群情大震,皆上书言齐国虚弱,今岁当更举大兵伐之。

    宇文护不能止,于是下令南北各军修兵甲,以备兵事。

    六月。

    齐人遣使送宇文护之姑入长安,欲以在齐国的宇文护之母为筹,换得周齐和平。

    宇文护性至孝,有意迎母归国,便劝服诸将,诈为和议。

    是时,朝议汹汹,皆窃言宇文护因私废公。

    宇文护威望大损,于是频发书至邺城,问归母事,甚急。

    七月。

    齐帝高湛迫于宇文护书信中联合突厥、南陈,将自南、北、西三面攻齐的战略讹诈,不顾朝臣反对,坚持送还了宇文护之母。

    月末。

    宇文护之母阎氏入长安,周国举朝称庆,周帝宇文邕为之大赦,并为之持家人礼,甚尊重之。

    八月初一。

    经历了朝中诸将与突厥使臣的轮番催迫,周国大孝子大权臣宇文护终于“万般无奈”地下达了伐齐的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