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雨师出游,妖随其后



"                                                                                既有了解邻街之事的机会,陆观没打算轻易放过。

  只有了解更多情报,他才能判断出目前形势的最优解:

  就此逃出城去?还是怀抱侥幸守着店子?

  前有武院,后有妖魅,可说是进退两难。

  但是,如果能尽早摸清楚邻街妖气的根底……

  陆观展开脚步,往着平城大街而去。

  ……

  他路过平日用早饭的豆浆摊子,已不见一个人影。

  中年摊主周平,还有甜美娇柔的摊主幼女周湘儿,看来都到平城大街上凑热闹去了。

  平城坊中的修行者为数甚少,因此大众对声名在外的清微真人,抱持着相当强烈的敬畏之心。

  但凡家中遇了甚么怪事,或求钱财,或求姻缘。

  都将祈愿写于黄纸之上,交予清微真人居所“常雨轩”处的点香道人代为处理。

  祈愿所须的香火钱,自是为数不菲。

  十次祈愿之中,偶有一两次应验,信众少不免又得补上一份“酬神金”。

  上谢雨师,下谢真人。

  完美的生财骗财之道。

  但哪怕祈愿所耗甚巨,又甚少能够见效,人们仍是前仆后继地到常雨轩烧香。

  究其根源,大部份人想要活着,便一定得信奉些甚么才成。

  非佛则道,非仙则神。

  至少近在咫尺的清微真人,要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佛陀更可靠点。

  陆观步出一处岔口,踏足平城大街。

  但见一辆辆马车拖着堆满供品的赤木神轿,像一条瞧不见尾巴尖儿的长蛇蜿蜒前行。

  传闻掌管行云布雨的神祇“雨师”最喜铺张。

  地上信众为衪大举巡游作祭,方可使神明大悦,保佑来年天降清霖。

  十二年前,司隶全州旱灾粮荒。

  连贵为帝都的洛阳城也险些断粮,民间躁动不安。

  传闻更有道门中人借机混迹人群,煽动生变。

  直至清微真人率领门人东来,设坛大祭整整三月。

  将自州内民户压榨而来的余粮,一把火献予神明“雨师”。

  才终于触动神明,降下甘霖解民倒悬。

  自此,都城民众便变得越发迷信,对鬼神祭祀之事极为上心。

  光武以来沿用的都城名称雒阳,也改回了带水字旁的洛阳。

  至于清微真人,则是借着此事得到朝廷封赏。

  以素无根基的外人身份,在洛阳城的边缘地带站稳了脚跟。

  陆观回想起原主记忆,自祈雨巡游成为恒定节目以来,司隶一带确是再没大旱过。

  天雨应时,五谷丰登。

  但代价是甚么?

  陆观望向一座座神轿上供奉的米稻麦种、肉肴鲜鱼。

  均是百姓为求雨师垂怜,自掏家底献出。

  眼前所见,还只是官府和常雨轩道士们所得的十之一二而已。

  作惯了人上人的他们,就连神明的所有物也要纳为己有。

  而为着满足巡游所须,洛阳百姓连年奉献的家财又有多少?….

    陆观心生感慨。

  自古而今,天灾杀伤者虽多。

  似乎却仍及不上**所害。

  供奉祭品的神轿络绎不绝,从陆观眼前一路延伸至南大街尽头。

  众轿之间,是身披淡蓝道袍的年青男女们。

  座下骏马高大壮硕,显然比巡游队伍两旁的民众吃得饱足得多。

  队伍中央群道簇拥的一骑,格外地鲜明夺目。

  头顶道门鱼尾冠,脚蹬大宛千里马。

  浅蓝道袍平整,一张看似初过甲子之龄的面孔俊如冠玉。

  正是常雨轩主,洛阳平城坊修士中的魁首清微真人。

  早年身居西域苦寒之地,来到中原仅十二载,便已位列道门二十八宿之列。

  在洛阳多如细沙的得道真人当中,名气可居前五。

  传闻他曾以一道雨师敕令符,召唤雷雨覆灭位于北海之渊的龙宫!

  寻常道门真人,斗法起来绝不是清微真人十合之敌。

  群众中登时响起欣喜呼喊:

  “见过清微真人!”

  “真人亲自出马,这次祈雨必然顺遂。”

  “也不枉咱这些年来,把大半家财都送进了道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