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县太爷的过往-第2/3页



  “没事,小的已经习惯了。”

  习惯了被人呼来喝去,习惯了不辞辛劳……

  很快酒菜上完了。

  “先生,诚惠两百文。”

  许青山在袖口里掏了半天,什么也没有!

  许青山不慌不忙又在腰间摸索一番,还是没有。

  许青山翻遍全身,奇怪,刚刚还拿着的怎么会不见了呢?

  而桥边,那位老先生本来打算回去了,只是脚下一踩。

  什么东西这么硌脚?

  老先生低头一看,脚下似乎有个布包,奇怪怎么有些眼熟呢?

  只是光线有些昏暗,没看清,于是老先生捡起布包,这不是那君山小友的布包吗,怎么落在这里了。

  老先生打开布包一看十几两银子躺在手心。

  老先生突然想起方才许青山的一句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哈哈哈,即使是老先生这个老学究也突然开怀大笑起来,君山小友啊,就这件事,我能够笑话你一年。

  他并不担心那个年轻人没有银子怎么办,像这种聪明人只要愿意,在哪里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只是这次他却是料错了,那个他认为会混的风生水起的许青山此刻却被一顿饭钱难住了

  许青山有些尴尬的看着小二:

  “小哥,这酒菜能退吗?”

  小二一时间脸色有些为难起来。

  许青山想要抵当一些物什在这,然后日后再赎回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竟然一穷二白。

  背上的剑是不能当的,酒葫芦里的酒已经空了,一个破葫芦也不值钱。

  好像自己身上就只有这些了。

  对了,许青山突然想起方才老先生留下了一枚玉牌。

  老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啊!….

    许青山从腰间解下玉质腰牌,刚想当给小二之时。

  旁边一桌的客人道:“小二,这位先生这一餐算我请了吧!”

  说着那人从袖口处拿出几两碎银,里面还混着几枚铜钱。

  小二有些疑惑这人看样子也不是很富裕,竟然愿意给一个陌生人付钱,真是个怪人。

  许青山回头一看,是一个穿着宽衣袍,有着酒糟鼻的中年男子,自己可以肯定没见过对方。

  “阁下是?”

  “在下曹本末,见过许先生。”

  “你认识我?”

  “先生可是能够让银子开口说话之人,在下怎么会不认识。”

  许青山有些惊讶,看样子这人应该也看到了方才那事。

  “什么能够让银子开口,不过是一些微末伎俩而已,如果我真能让银子开口,早就让他在掉的时候提醒自己捡起来了。”

  曹本末一愣,然后轻轻一笑抿了一口酒水道:

  “先生真是风趣。”

  “我看曹先生还未点菜,不如我借花献佛,一起来吃一点。”

  许青山吃着酒菜和曹本末聊了起来,聊着聊着许青山发现曹本末这人才华横溢。

  不管是谈古论今,谈天说地,皆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曹本末也同样能够感觉到眼前这个平平无奇的年轻人实在是见识不俗。

  谈天说地,其人思想见解新奇,往往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启发,有些理论虽然稚嫩,可是稍微修改一些就能很有效。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这个年轻人似乎对历史一窍不通,更可气的是连太祖是谁都不清楚。

  虽然有时听完自己的解释后又能分析透彻,可刚才兴起的要邀他入朝为官的念头全部打消了。

  他感觉有些可惜。

  而许青山则是感叹,这么有才学之人竟然就被安置在这样一个偏远县城里,一呆就是十几年,简直是埋没人才。

  “我听方才曹兄,似乎在为什么事情烦恼?曹兄不妨说出来,说不定在下也能帮上一些忙!”

  许青山在和曹本末的闲聊的时候,见这人频繁叹气,不由问道。

  刚好把这顿酒菜钱的人情给还了去。

  “唉,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这清河县有个山林名叫夜幽林,山间常年起雾,听说里面闹了鬼。”

  “那个时候县太爷刚刚上任,年轻气盛,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哪里允许自己管辖之地出现这种事。”

  “况且县太爷常年读圣贤书,皆道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于是县太爷派出了不少官兵进入山林想要一探究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