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又见张员外-第3/5页



 而刘大人看到他们一心劝自己收下珍宝的样式,却是不为所动的摆摆手道:我不懂买卖,你让我经手这店面,我做起来也会亏本。

 交于四位掌柜,也是看四位掌柜跟我多年,又一心为百姓办事。

 所以今日我就说开了,三成利的事,我就不要了,毕竟我如今为梁城金曹,太多人盯着,以免留人话柄。

 而这三成的利,你等可以把这些钱财,留一部分放进自己的荷袋子里,我不会多问,也不会多管,因为这本身都是你等应得的。

 但剩下的部分,若是有心,就在各县外摆些舍粥摊吧。

 这几人对视一眼,看到刘大人不为所动,并且已经吩咐好接下来的事以后,便也不再言说。

 之后,他们只需要按着去做就好。

 若是不做,或者敢中饱私囊,阳奉阴违,那么他们也知道什么下场。

 因为之前除了他们四人以外,还有三人也是早早就跟着刘大人。

 只是这三人比较贪婪,多次搪塞过去,不想出钱助穷苦百姓,继而被刘大人收了店面,并且还赶出了梁城。

 有前车之鉴,他们自然不敢行阳奉阴违之事。

 几人想着这些,又当看到刘大人没有其余的吩咐后,便告辞离去。

 刘大人看到这几位城里的员外离开,却是揉了揉眉心。

 和这些人打交道很难,非常难。

 皆因这些人经常会拿来一些金银,时不时还会送来美女奇珍。

 他当然是喜欢的,也是非常心动的,甚至好几次都差点没忍住。

 他现在就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这些迷花了眼,沦陷进去,忘却自己的初衷。

 在他心里,初衷是更高的官,才能为更多的寒门弟子与穷苦百姓们,做更多的善事。

 身为寒门出身,没有任何资源学问也不是很足的他,为了这个初衷,多年来也只能利益交换,惯用合纵连横,行得虽然不是堂皇正道,可却为一心为民。

 但有时候他真的想忙里偷闲,找个清净的地方歇歇,而不是天天面对这样的闹心事,又让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误解。

 可刘大人不知道的是。

 周县的张员外,刚专门准备好了一件上好的玉石,准备到城里的时候,顺路过来拜访他这位贪官。

 如今。

 张员外一行十二人,五辆马车,于上午已经出了周县,正在赶往城里的路上。

 只是等他们中午一边吃了点干粮,一边继续赶路的时候。

 时至下午,走到半道上。

 护卫首领倒是发现前方有一座茶棚。

 看到有稍作休息的地方,他既有高兴,又有些疑惑的向旁边的张员外道:大伯,我记得前几日咱们从这里走的时候还没见着这个茶棚。

 这突然间多了个野店,也不知道这店家是咱们县的,还是附近县里的。

 既然见了,就过去歇息会。张员外倒是随意,路上的茶铺与驿馆多些还不好?这般赶路久了,想要休息的时候,都能早点找到落脚的地方。

 也是。护卫点头,又琢磨道:大伯,要不咱们也开个茶棚?

 是啊,你如今也成家了,该有个自己的买卖。张员外笑道:整日跟着车队,也不是个事。

 而你若想开,就去账房那里支一些钱财。

 但我可告诉你啊,最少得离这家茶棚二十里,否则你和这店家的买卖要平分了。

 尤其附近林子颇多,离城镇又远,你若是扎摊,估摸着要露宿野外,和野兽为伴了。

 那还是算了护卫想到夜晚睡觉时,耳旁传来野狼的嚎叫,或者遇到山林强匪,于是摇摇头,不去想这生意了。

 还不如跟着大伯跑跑车队。

 每月还有三两银子的月钱,并且每次送货回来,大伯还给他抽成。

 一月少说有十两银子打底,再加上衣食住行,自家娃娃的私塾课堂费,大伯都管了。

 每月的十两银子,完全都能存下。

 城外扎摊的日子,怎么能比得上这个舒服。

 同时,护卫正琢磨着这事的时候,却发现大伯像是在前方茶摊里看到了什么熟人一样,忽然笑着离开了车队。

 他下意识朝前看去,也是一奇,发现店里坐着的人,正是那位离去的宁先生。

 先生,前几日招待不周。

 张员外快步来到茶摊,便向着宁郃歉意一礼。

 宁郃看到熟人到来,本准备迎接一下,但忽然听到他这句话,倒不知他这话从何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