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缘起缘落-第6/8页



 想了想。

 宁郃路过几颗茶树,摘了一些茶叶,片刻烘干。

 来到官道上。

 捡起几根树枝,变成一张桌子,搭起一个小棚。

 旁边的泥土涌起,形成一个灶台。

 宁郃把剩余的树枝填进去,手指一点,空中的火灵涌进,把树枝烘干点燃。

 之后,等待温水的空隙。

 宁郃坐在了桌子旁,拿出杂谈,细小的树枝变为毛笔漆黑的石子变为墨汁。

 感受着略显寒意的秋风。

 宁郃泡上一杯茶水,安静的读书填字。

 只是随着时间过去,在中午的时候,梁河神没来,却来了六位行脚商人。

 他们看到前方有处棚子,误以为是歇脚的茶摊,也是稍微拐了一下,向着宁郃的方向行来。

 但等走近。

 他们看到此地就一张桌子,两个板凳,再瞧宁郃身后的灶台,看书的宁郃,却有些搞不清楚情况。

 因为他们无论怎么看,都觉得这位‘小小茶摊的主人’,说是像店家,但更像是一位教书先生。

 可是单纯的游玩赏景,就专门垒了一个灶台,还扎了一个棚摊,这怎么想都不太现实。

 继而就由领头的行商代表着众人,进了茶摊,客气的向宁郃问道:敢问

 他说着,指了指灶台上的水壶,能借些茶水吗?

 宁郃看着一路辛苦的行商,示意众人随意,诸位客气了,自行取用便可。

 多谢!

 行商们纷纷道谢,有的等待水开后去取水,有的拿小包袱一掂,直接干脆的坐在地上。

 宁郃看到众人果真随意,也没有多言什么。

 但气氛放松后,却有一人向着看书写书的宁郃,闲聊般的问道:店家是才起的摊吗?

 嗯。宁郃听着店家的新称呼,觉得有趣,也未否认,摊子是临时起的。

 原来这般。询问的人哈哈一笑,看向崭新的灶台,上面还未有被烟熏的痕迹,上个月我们经过这条官道,也没见这茶摊,原来是才起的,我说那!

 这人笑说一句,就开始轻拍赶路有些久,继而有点僵硬的小腿,没有再打扰这位店家看书。

 随后,他们小声交谈中等灶台上的水开。

 喝完有些清香的茶,休息了一会,就动了离开的心思。

 只是他们起身以后,又看了看正在看书的店家,瞧见宁郃从头到尾没提钱字,却有些不太懂。

 于是他们六人就对视一眼,按照平时路上所遇的茶摊价钱,分别从口袋里拿出钱,一共十二文,放在了桌子上,

 多谢店家。

 众人话落,也没离开的意思。

 实在是那茶叶挺香的,他们害怕钱给少了,所以不敢走,以免店家误会。

 宁郃看到钱,又瞧了瞧还未走的行商们,便应了店家的称呼,数也没数,就把钱财收了下来。

 但让众人看来,他们却觉得这位店家好似一点都不在乎钱财。

 像是他们不给,甚至给上几金,这位先生都不会有任何波动。

 奇怪

 众人走远以后,也是路上无事,聊着刚才的那位‘奇怪店家’。

 这位店家一定是哪家里的公子!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很可能是无聊闲来做个小生意,所以不在乎钱财。

 不是。有人否认,我倒觉得这位公子哥和城县里的善人们一样,是做好事,才在路边摆摊,让路过的行人歇脚

 有理有理

 众人聊着,渐渐走远。

 宁郃听着众人的讨论,看了看兜里的钱财,倒觉得茶摊的想法不错。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说不定等梁河神的时候,还能赚个去县里品尝美食的钱。

 积少成多,说不定还能买个大院子。

 想到这里,宁郃就把目光望向不远处的林子。

 片刻间树林里一些散落的树枝凝聚,向着茶摊飘来,在空中就拟好了八张桌椅,落在了近前。

 同时地面的石头汇聚,变成了两口大缸,林中的露水涌入。

 再按照昨日商队的板车模样,拼上一个架子车,停靠在了摊子后侧。

 还有一张竖幅,上写‘自行取用,一碗两文钱’。

 这模样才像是一个正经的茶摊。

 宁郃起身走过去,未用术法,单纯试着推了一下车子,还挺稳当的。

 而也在宁郃试完推车,又坐下继续补书的时候。

 大约半个时辰过去,远处官道上又有一对打扮朴实的夫妇走来。

 中年丈夫一边走,还一边向着年纪相仿的妻子道:跟着我受苦了。昨日到城里以后,我未和你说,就把马车给辞了。回村的路上咱们只能步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