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2/4页
【卢生骂了一顿,出气了,溜之大吉,他爽了,可是留在咸阳城的其他方士倒霉了。皇帝这种生物,就喜欢搞迁怒,永远不要指望他生气的时候能讲道理。】
【始皇帝遭受到方士戏耍,也意识到自己被骗,第一件事将方士们抓起来,干啥,审问。卢生临走前那番话在方士间传开了,方士视卢生为勇士,私下讨论。】
【这些人并不知道大难临头,始皇帝以妖言惑众为由下令追查,实际上是审问仙丹真假,显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跟卢生一样坚持人设,应该是有人熬不住将仙丹是假的说了,不然光凭始皇帝迷信修仙那个劲儿,也不至于让他大开杀戒,反正这事最后圈定了460多人,活埋在咸阳。】
秦王政闭上眼,他开始怀疑到底是什么让他昏了头。
【这次坑杀的绝大多数是方士,还有一部分应该是公开嘲笑始皇帝的人。说实话,清溪觉得始皇帝还杀少了,要是换成朱八八,不杀个血流成河不会罢手。这位皇帝,杀人是以万计,从这里也能看出,始皇帝还是克制了。杀这
(touwz)?(net)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玄北互制约,谁都不听谁的,齐王建摆烂也有这方面原因。
分封制的危害诸侯王心照不宣,提什么分封制,将军权政权归于地方自治,简直是居心叵测!
【大家这里应该能看出淳于越这人也有点眼光,秦国最后不就是因为始皇帝将儿女都拘在咸阳,不给权力,被胡亥一口气全嚯嚯了,秦灭后,还真没人来救国。】
秦王政眉头皱得更深,这确实是个问题,孩子全集中在一个地方,容易被人一锅端了。
秦王政早年在赵国过过一段无依无靠的日子,父亲丢下他跑回了秦国,母亲出门长时间不归家,外家对他也不怎么样。
那段日子练就了秦王政早熟心理,好不容易回到秦国,父亲又有了儿子,这个幼子还是在秦国长大,更受到宗亲青睐。
秦王政之所以能继位,其一是因为父亲承认了母亲正室身份,其二也有吕不韦的原因。
回到父亲身边没几年,父亲就去世,秦王政对于亲情看得很深,母亲后来背叛无疑令他充满恨意,所以他对待自己的孩子非常好,仿佛在弥补幼年的自己。
他将孩子留在咸阳绝对不是因为忌惮不给权力。
战国老传统,除了出国的质子,其他孩子都留在都城。也没说哪国把公子分封出去。
【这一点刘邦做得就比较鸡贼,保留郡县制的同时也封了一大帮异姓王,在他死前,这帮异姓王也全被他处理了,留了个盟约“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时肉再烂,也是烂自己家锅里,没便宜外姓人。】
秦王政抿嘴,田齐当年也是这样想的,如今呢,齐王指挥不动另外四都。
若真奔着秦传万世,他不会采用这个办法后世皇帝留麻烦。
可若秦国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玄北在是被自己未来断子绝孙的预言给整怕了。
【始皇帝肯定是支持郡县制,他还想着秦传万世,中央集权才能压制地方,分封制绝对不在他考虑范围内。可惜他不知道不管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要真到那个时候其实都一样,一旦地方强过中央,哪怕郡县制也有唐朝安史之乱的例子,区别在于自家人打自家人,还是外人打自家人。】
李世民扼腕,他将儿子分出去也是这么考虑,可惜雉奴不争气,拦不住媳妇,将李姓诸王全都干掉了。
不然,留在外面的藩王也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挽救大唐国运。
永乐皇帝翻看史书,哎,大明虽然顺利将藩王留到了最后,可都变相养猪了,也就云南沐家还算像话,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
【周分封,春秋战国五百年战乱近在眼前,始皇帝刚结束战乱统一六国,满脑子都是不重复周的命运,你就让他回头采用分封制,这怎么可能?】
【对于始皇帝来说,分封制已经是落后制度!】
秦王政现在满脑子都是推恩令,对天音所言有些心不在焉,他要仔细想想。
推恩令实在是太诱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