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第6/9页



    道刘恒听说了这个消息没有,怕把吴王真逼翻了,立马安抚他,还赐了他告诉他年老了不用朝见。

    要说刘濞年老倒也未必,比较他是等到从侄子刘启上位才发动造反,这其中未必没有报杀子之仇。

    刘启面无表情,他并不想再回忆当初件事,砸死吴国太子他不后悔,只是为父亲解忧而已,当时朝廷就有心逼吴王造反,结果吴王胆子太小,儿子死了都没勇气造反。

    他祖父,他爹在时,吴王都是老老实实,结果他继位,吴王突然起兵,要不是他哄骗梁王,说不定七国之乱还真会闹出大乱来。

    可恶的吴王,要不是因为这件事,他又怎么会承诺立梁王为皇太弟,虽然他没打算兑现,也当做酒后胡言不认账,可不要忘了他还有亲娘在,亲娘帮着他的好弟弟咬住这件事不放。

    刘启心里恼怒,也产生过阴暗想法,当然还未付诸行动。

    刘启不光彩的事也并不是只有这一起,还有他弟弟刘武离奇死亡,似乎其中也有他的身影,当然证据没有,刘武死后,他的母亲窦太后将幼子的死归到长子头上,坚信是长子害死了幼子。

    窦太后面色发青,幼子竟然会死在长子手里

    难道就因为她逼着他立他的弟弟为皇太弟这件事,他就要冲自己亲弟弟下手

    这个毫无人性的狗东西,那可是他亲弟弟

    窦太后真伤心了,她没有反思自己行为,反而认定长子心狠手辣。

    刘启杀弟传闻没有证据,光凭借他是即得利者这一点就无法洗清他的嫌疑。

    刘启杀没杀我们不知道,不过清溪在这里可以说一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供大家来思考。

    刘武这个人跟平定七王之乱有极大关系,因为他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又极为受宠,所以刘恒在世时就将他迁到居天下膏腴之地的梁国,也就是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3d地图再次跳出来。

    看地图就能知道这里处于平原地带,旁边有黄河流过,所以梁王在诸侯国中的势力不容小觑。

    汉文帝在位时延续了吕后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让百姓得到休息机会,所以对于诸多诸侯王也是宽容大度,哪怕淮南王刘长谋反,消息泄露被抓也只是废了王号,赦免了他,淮南王的爵位也让他儿子继承。

    只是刘长的脾气有点倔,途中绝食而死。

    刘长死后,诸侯王大概看出刘恒不是好惹的,一个比一个老实,到了汉景帝刘启上位,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

    刘启年少时诸侯国合起来就强过中央,这点汉文帝能忍,他可忍不了,这时候冒出来一个人就是御史大夫晁错。

    晁错这个人,我们只知道他“七王之乱”的背锅侠,大汉版的商鞅、被冤杀的忠臣,但无人知道刘启在太子时期,晁错就已经是他的智囊。

    汉文帝时期,收集流落天下的先秦书籍,原因大家也知道,项羽一把火烧没了咸阳,当时收集了一

    套尚书,可问题也来了,朝中上下没一个懂尚书,找来找去只找到一位叫伏生的人懂,这个伏生是秦朝是博士,尚书也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那会儿他凿壁藏下的,这会儿已经九十多岁了,总不能让老人家奔波,于是汉文帝选择了年轻人去学习。

    晁错就是那个年轻人,他学成归来也成了唯一懂尚书的人,晁错的才智是不容诋毁,大概是少年英才人有些傲慢,许多法令都是经过他手修订,这令他得罪的人不少。

    景帝二年,晁错就向刘启建议削藩,说实话,看到这里清溪有一种看到朱允炆迫不及待削藩的即视感,刘启跟朱允炆或许是难兄难弟,上位后都同样迫不及待削藩,都同样翻车,只是作为藩王的朱棣吸取了教训,先动手,也让朱棣成为历史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