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做人不能太冷酷-第2/3页



    意外之喜?

    林易心中一动,这人之后说不定能帮大忙,他删掉已经打好的文字,重新输入:

    【你人又好,工作又负责,对候选人也超级有耐心!想到已经这么优秀的你,每天还要打一百个电话,找一百个候选人......我有什么资格抱怨累呢?我一定会加油的!】

    几秒后,大波浪妹妹:【我恨你!!!我去忙了!】

    林易发了一个小熊抱抱的表情包,最后补了一句:

    【别太辛苦。】

    对方没有再回复,应该经他“善意”提醒,继续搬砖去了。

    林易打开了大波浪妹妹的朋友圈,大部分是吃的,还有几张在夜店的照片,但是自始至终没露过脸。

    “有意思的人。”他摸着下巴自言自语道。

    研究完大波浪妹妹,他打开邮箱,重新阅读了几遍内容,如果没有对方提醒,他可能真的忽略了“需体现对娱乐媒体职责的理解”这句话。

    大部分人看到回复内容,都会把中心放到沈妙玲身上,在她身上下功夫,但是配合着这句大波浪妹妹特意提醒的话,可能意思就不一样了......

    “现在找个工作这么难了?还要看阅读理解的能力?”他叹了一口气。

    娱乐媒体的职责,这个问题太大了。

    即使林易过了两世,也无法保证能说出这句话的答案,他甚至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他更加不理解,对方为什么会把这个问题和一个具体案例结合到一起考量。

    想了许久也找不到头绪,林易打开社交媒体软件,翻起了椰子娱乐的账号。

    椰子娱乐深耕新媒体平台,在如今这个社会,是少有的没有实体依托的娱乐媒体。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媒体,不是纸媒,就是背靠电视台,什么都没有的,也会选择做个App,像椰子娱乐这样的少之又少。

    他用了将近三个小时,把椰子娱乐各平台账号一年内几乎所有内容都翻了一遍。

    一年前创建之初,多是发布原创短视频节目,大都比较轻快,时长也很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新起号的原因,一连三个月未出现爆款,数据非常惨淡。

    他们调整了3-4次节目形式,依然不见起色,之后开始减少原创内容,加入了二创剪辑,依然走的是轻快风,但是这次依然失败了。

    之后,他们又改做艺人访谈,多是小而美或者轻快问答的节目形式,数据渐渐有了起色,但是因为艺人咖位并不大,还是没出爆款。

    近期,他们拉长了视频时长,开始发布传统纪录片和访谈节目,互动数据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并没有多优秀。

    看完后,林易对椰子娱乐有了几个认知:

    第一,这个公司的制作团队是过硬的,从轻快节目到记录访谈,从短视频到长视频,都可以驾驭。他特意看了几个节目的尾板,制作名单是同一批人,这说明他们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制作班底。

    这是件很难得的事情,大部分媒体都会选择和外面的制作团队合作,而不是自己养人,而这会造成内容风格不统一的问题。

    比如一些综艺,一连做了几季,但是几季分别是不同的制作团队,就会造成内容割裂,观众不买账。

    另一个问题是吃百家饭的制作团队,很难进行约束,一切都是向钱看的,就算项目做出来是屎,也只能捂着嘴往下咽,毕竟你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