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路途之间当有大道



酒入喉肠,见远处朝阳似火。

 在那官道之上,那青衫先生独步而行,一柄仙剑藏于身侧。

 腰间葫芦晃荡不止。

 走一遍凡间,去寻一个糊涂的解。

 临行时小六又给那葫芦里装了两大坛子酒,这一路上酒定然是够喝了。

 没过不久陈长安便走出了临溪坊。

 官道一旁见一食肆,有些酒水,外加一些小菜,可以让过路之人添个温饱。

 食肆之中并没有多少人,一来是因为临溪坊本就偏僻,在外行商的人也少,唯有一些过路的官差和行人才会在这吃些东西。

 陈长安走进食肆之中,开口道:店家打扰了,陈某可否问个路?

 店家是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人,穿的是一身麻衣,食肆生意惨淡,故而不算富足。

 先生您请问。店家开口道。

 若是去上京,可是走这条路?

 正是。

 店家点头道:从这条路一直往前,见了水后再顺着那条河一路上前就到了渡口,渡口有船,到时还得再转,水路三趟,约莫半月就能到上京了。

 陈长安听后拱手道谢:多谢店家。

 小事,先生可是进京赶考的?何不进来喝杯茶水?店家问道。

 陈长安无奈道:陈某出来忘带了银两,怕是付不起钱。

 店家倒也大方,手一挥便道:一盏茶水,值不得几个钱,不收先生银两。

 陈长安进了食肆,店家倒上了两盏清茶招待这位先生。

 先生没带银两就要上京?店家有些不解。

 陈长安说道:之后有人接应。

 店家点头知晓,说道:那便好,这些年上京赶考的学子不少,我也是头一次见先生你这样有书生气的。

 书生气?陈长安顿了一下道。

 是啊。

 店家点头道:人都说读书人身上有股墨香,香味越浓,书生气却越重,但先生你却不一样,身上没有墨香,但是却是那种一眼看去就知道读了很多书的人了。

 陈长安听到这话不禁一笑,摇头道:陈某倒是看过许多书,但都是一些杂书罢了。

 那就奇怪了。店家有些想不明白。

 陈长安问道:店家似乎见识过很多书生?

 店家笑了一下道:以往上京赶考的学子都会来我这喝一杯清茶再上路,一来二去也就见的多了。

 他倒也不是在吹捧面前这位先生,而是一眼看出,就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不同于所有书生。

 都会来?陈长安顿了一下道。

 店家解释道:这食肆是祖上留下来的,那时候坊里的书生上京临别之际都会在此喝一碗茶水,一为饯行,二为立誓,到后来的时候就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上京赶考的学子来此都不收茶钱的。

 陈长安顿了一下,说道:店家见谅,陈某并非是上京赶考的。

 无碍的。店家摆手道:茶水多的是。

 陈长安见此也不再多说什么,笑道:陈某占了便宜了。

 一杯茶算什么便宜,先生说笑了。店家说着便笑了起来。

 陈长安打量了一番食肆,问道:这食肆开了有多久了?

 店家思索了一下,说道:也有百十余年了吧,还是我阿爷开的。百十余年都是如此,没收茶钱?

 的确。

 店家点头道:那时候祖上希望后辈能出个有才之人,不收茶钱也是为了沾些书生气,结个善缘,谁料三代人都没出个读书的料子,不过好在后辈读出了些东西,今年秋闱打算去试试,兴许能考出点东西来。

 可是店家的儿子?陈长安问道。

 店家点头道:正是。

 陈长安想了一下,说道:秋闱得八月去了吧,还有两月左右,还能准备一下。

 店家点头道:就这两个月了,所以如今食肆这边也不用他打理了,让他安心读书去了。

 陈长安听后点头以示知晓。

 他低头看了一眼桌上的茶水,稍加思索后开口道:陈某也不能白喝店家的茶水,不过陈某略懂些卜卦之术,可给店家算一算令郎此次秋闱的运途,店家意下如何?

 先生还懂这个?店家似乎有些惊讶。

 陈长安说道:一时兴起,就琢磨了点。

 店家自然是乐意的,接着便问道:那需要什么吗?

 店家跟我说令郎的名字就好。

 我儿名为李安福,安生的安,福气的福。

 陈长安点头以示知晓。

 他伸出手来,掐指算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