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以虚写实:象征性意蕴写法-第2/3页



我们知道,一般提到含义的时候,要从它的表层意和深层意来入手。所谓的深层意好多时候都是让大家去思考它的象征意,在这个作品当中,透过这个「窗子」,作者林徽因发现了窗子以外的人和窗子以内的人永远都不能完完整整融合成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在回答窗子的深层意,也就是它的象征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回答:它象征的是因为人的出生和阅历的不同,带来的彼此之间的隔阂。

所以我们想,如果把这种象征的手段拿到我们刚才说的这三篇作文当中,车象征着一种生活节奏的变快,那么语言的象征意是什么呢?如果不能写实的话,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考虑借助材料当中提示的这些,比如说,我们不去写真的语言,我们去找语言共性的特征。比如说音乐的语言,通过这个乐曲向我们诉说着什么;雕塑的形态,向我们诉说这什么;包括程序,基因等等,这个时候我们找的就是它的象征意。

包括「器」,我们生活中用的各种器:杯、盘、盏这些,本身都有一层象征意,就是它的包容性,也能感觉到它的另一个象征意,就是束缚性。它本身既可以把不同形态的物体变成自己杯子的形状,液体、固体等等什么都行,包容性体现出来,那么同样,无论你什么样的物体,到我这「器」当中之后,那你都会变成我器的形状。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把刚才这个以虚写实的技法,其实主要是找实的对象所具有的象征性意蕴。

那么把我们把一分为二和矛盾的对立统一放在里面来解释的话,效果就很好。比如说:在「器」当中,有这样一种写作要求,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我们抓住这个点,来写一个人的气度,如果我们写气度,首先是把「器」写抽象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我怎样将我的800字,写的很客观,很理性,我能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看到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

比如说,

声工厂

 《高考作文实战指南:思辨性作文写作技巧》,牢记网址:touwz.com所谓的器量,其实就是我们的说的一种包容,大家要注意,我们在辩证法里面讲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其实是包含着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转化又跟我们说的量变和质变有关系。大家有没有发现,凡事如果加上一个度的话,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属性的内容,所以我们通常说这个词是「一味地」,当我们说这个人一味地包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它对立的一面出来了,这一面我们管它叫「纵容」。

所以我们这800字文章,要来倡导民众,对待他人要有一种胸怀,一种包容;但是它的另一面我们也把它拿进去,这种气度,这种包容,不等于纵容。我们要找到红线,要找到底线,做人的原则等相关的这些东西,来给它束缚,架构一下。

我们800字的作文当中就把包容和纵容矛盾的对立面做了一种转化,所以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文章本身也是非常深刻的。再比如,还是从「器」的这个角度来出发,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的,在论语《为政》当中,孔子说过:君子不器。

什么叫君子不器呢?

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态功能,不能只求一技之长以安身。其实,我们可以说「君子当器」,心怀天下不宥于器,更应该充实自我,学习「器」的包容。

上一讲跟大家说的,我们要化解矛盾,就是要找到这个矛盾本身各自适应的角度,我说「君子不器」,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受到「器」的约束,我们应该活出多样性的自己,同时,我还进一步解读「君子其实也当器」,这个不是矛盾吗?

其实不是的,我们说的「君子当器」是学习它的这种包容,所以相当于我们在矛盾的转化过程中,把它的对立面都拿出来,最终我们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来实现。

我们回到18年的江苏卷:语言,江苏卷的语言,我们也要把它写的抽象一点。但是有同学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老师,我在音乐方面,在雕塑方面,我都没有什么比较深层次的造诣。那我就没有办法把语言写的抽象,可能我就得写一篇说明文了,将各种语言的存在样式,正因为世界语言的多样化,才成就了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这个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