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没有时间的钟-第2/3页



张爱玲的母亲与哥哥嫂嫂处不来,觉得处处受到掣肘,一直想要脱离老房子——这大约与今时今日希望独立不与父母同居一室的子女一个心思。哥哥嫂子还是过去的思想,认为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希望他们能够听从哥嫂的一切安排,倘若是张志沂那样温和退让的个性倒也罢了,相安无事总是能够的,但黄素琼绝不能忍受被这样呼来喝去。为此,她与他们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爱一个人常常是从细微处体现出来,而厌憎一个人也同样如此,那些琐碎的平凡小事最能消磨一个人的感情,就像后来张爱玲自己所说的一样「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在这个看似很大实则狭窄的世界,哪一种爱不是千疮百孔?完美主义者长吁短叹,过于乐观的人则难免失望,只有像张爱玲这样透彻的人才会说出这样极富悲悯的话吧?

黄素琼想要分开另起炉灶,可是却苦于没有一个正当的借口。中国人是有多么喜欢冠冕堂皇的理由啊,就连行军打仗都讲究个「师出有名」,仿佛非得找个道义上的理由才能靠得住脚。分家也不例外。

就在黄素琼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志沂在天津的堂兄张志潭,当时任交通部部长一职,给他谋了个铁路局英文秘书的职位。于是,他们一家便顶着这个理由浩浩荡荡地北上,那一年小煐两岁,弟弟小魁才一岁多。姐弟俩记忆可能有所偏差,弟弟记得的是姐姐四岁时举家迁往天津。

像笼中的鸟儿突然被放飞,第一个感觉也许不是自由,而是迷茫;像脱缰的马匹,没有羁绊固然可喜,可是却不得不为方向的确立而心焦。使人感伤的是张志沂就是这样一只鸟、一匹马,当他摆脱封建家长制式的约束后,自由来得太快,一下子有点儿找不到北的感觉。

倘使,他过去就是一个胸有主见能够决断的男人,便也罢了,离开只会飞得更高,跑得更快,可他偏偏是一株温室里养大的花朵。他年少的时候母亲因为父亲早早过世,对家庭事务心灰意冷。寡母的心常常是死灰一片,除了对两个子女,别的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加之李菊藕本是清末民初的女人,与后来的儿媳妇黄素

含瑛琼不同的是(touwz)?(com),当「五四」风潮刮到她的家门时①(头文字*小说)①[(touwz.com)]『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com),她早已是一堆躺在黄土下的枯骨。

因而她对子女的教育完全是封闭式的,不敢将独子放出去锻炼,她满心以为那就是保护,她像只护崽的老母鸡一样,一心想用自己残破的羽翼护一双儿女周全。由于担心张志沂离家会跟着一帮族内男子学坏,因而张志沂一直像个养在深闺中的花朵。倒是他的妹妹张茂渊,从小胡打海摔地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兄妹俩若换个性格,怕也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张志沂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使得他养成了凡事依赖和退避的个性,不喜欢与人争执。及至后来,母亲故去,哥嫂又代行父母之职——张志沂的二哥比他年长十七岁。

一个男人,从小到大,没有为自己的事情发过愁,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但是他也失去了为自己选择替自己决定的机会,就连他的婚姻也是别人一早牵好的姻缘,他似一个木偶般不能有自己的意见。

每每想到张志沂的前尘往事,总觉得有种末路的荒凉之感。他读「四书五经」,旧学样样精通,以为可以像祖辈那样扬名科场,孰料1905年清廷取消了科举考试。这条路算是彻底封闭了。后来他也学英文,他的家里甚至订了英文报纸,但总有种这样的感觉:像墙上一幅美丽的画,画中的鲜花无论多么璀璨却无法芬芳你的心房。

他这样一个清朝遗少,命运对他没有展现出过多的宽厚,他总是那样谦和,为了一家子的和顺。当黄素琼与他的嫂子发生龃龉时,他像是个夹心饼干般无所适从。在婚后的一段时间内,他的日记里充满了「莹归宁」这样的字眼——归宁是妻子回娘家的旧称,他的娇妻在老房子里受了委屈,隔三岔五地就要回娘家诉苦,他作为一个男人无能为力,这种深深的无力感,也许每一个有了婚姻的中国男人都体会过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