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大理寺焚膏修栈道 栖霞山夜雨度陈仓-第2/3页
这时,蒋少卿透过监室门栏看到外面的烛火影影绰绰,灯火聚于门口时才看清是大理寺卿陈恩泰,陈大人双手擎着钟形水纹烛台,烛台身上画着双鸟栖息图在夜光中更是精美雅致。
陈大人将烛台放到堂案上后,屋内顿时感到明亮了许多,转身来到堂案左侧缓缓坐下,说道:“如今岁数大了,夜里突然来了案子,真是辛苦诸位同僚了。最近眼睛也大不如从前了,很多人和事情都看不清了。听衙役说押送了一位月影门的年轻少侠,特意过来会上一面,咱们都是为皇家黎民百姓破案,绝对不能有案不查,更不可随便草率结案。”
严桢听闻后心想,这个陈大人真是官场上高手中的高手,虽然言语上平和无力,但是字字如束人于柱,使人不敢随便造次。
蒋少卿回道:“陈大人,夜已戌时,还是请大人先回去休息吧,这里的粗活由下官们糙手干就可以。此人倔强的很,一个字也不透露,直接动刑吧!”
陈大人抽出袖中匕首,一手挑着灯芯,一手将双鸟栖息图挪向了严桢,同时笑道:“办案子还真得你们年轻人来,判案果断,追案坚韧。可是最近燕王那边一直催办边关劳工脚夫的事,我这边也确实不好办,燕王那边的奏本又不好回,真是老了啊。”
蒋少卿想了想笑道:“这个也容易,严桢这边也不是什么大案,临安的尸首一直暴露在官道上了,也没有任何人证物证,只是书信不见了,左善文家里又没丢什么东西,明日就将严桢发配边疆做劳工。”
陈大人沉思了一下,说道:“要么大理寺人人都尊敬蒋少卿呢,办案效率就是如此神速,柳主簿你看怎么样呢?”
柳渊回道:“陈大人用人不疑,蔡大人英武果断。”
陈大人面相董书文问道:“董录事记下了否?”
董书文回道:“下官全都记下了。”
陈大人起身后随手拿起了卷宗,招呼外面衙役回府。
其余人也跟随其后也离开了监室,捕快让狱司将严桢拷在栏柱上后紧跟着出去了。
第二日清晨,天气很是阴郁,监室内更加昏暗无光,随着牢门哗啦啦地被打开,狱司将严桢移交给了捕快林萧委派的两名衙役。
话说三人从大理寺出来后直奔北安门,出了城门后沿着官道前行。虽然今日阴沉,可是汗珠却从严桢那些许凌乱的头发上滴落,只因走的太急,十里长亭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颜色。驿站休息片刻后三人立马启程,又行十余里后便来到了栖霞山脚下。
栖霞山有三座珠峰,也是三面环水,北临长江。山上的樟子松茂密挺拔直耸云霄,山中的水汽越发浓重,三人早已汗流浃背,于是就在烟雨台下面的密林中休息。严桢回首望着浓雾下的应天府,思愁写满了疲惫的面容。
就在夕阳落尽的时候,阵阵东风骤起,天边的黑云缓缓压了过来,三个人急忙躲进了石洞避雨。严桢刚刚迈入洞口,后面的两个衙役互相对视了一下,同时举起了哨棒……
就在这时,严桢听到身后面发出两声箭羽,急忙侧身躲避的同时,两只弩箭正好射中了衙役的后心处。同时远处有人说道:“这二人是大理石新扩充的衙役,此次行刺跟捕快林萧脱不了干系,衙役身上自有火石,尽快将尸首烧掉。烟雨台后面有一块岩石,下面已为你备好马匹。你进城需走东安门,就说回南巷蜀锦阁赶制方府家眷衣物的。记住,今夜有人会与你饮酒。”话音未落,就闻得两匹骏马急促远踏。
枷锁对于月影门来说是最简单的课题,严桢很轻松打开肩上的封文枷锁,又从衙役身上取出镣铐钥匙和火石,拾取了周边很多的樟松杂木,点燃洞内篝火的那一刻,严桢内心的傀儡也随光而散,眼中独具的光芒映射内心的自我,最终将二人的尸首和枷锁一同焚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