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战火前线生死局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从来不缺死亡与血腥。

 就像克拉肯福德所见所闻,与别人描述的完全不同。

 克拉肯福德是来自英格兰的一名记者,原本是来东方国家拍摄风景搜集素材,但由于世界战争的开始,他直接回不去了。

 日寇占领了东北三省,也抓到了这名记者,但碍于外国友人的身份,并没有对他进行伤害,而是进行盘查后,让他删除了对日寇不利的照片。

 谁也没注意到,他早就换了胶卷,被销毁的只是空带子罢了。

 被放出来后,克拉肯福德准备离开东北,但到码头时,到处都被封锁了,无法坐船离开。

 于是他只能一路走,拍摄沿途的事物。

 他很想吐,但他不能吐,空气中随时都弥漫着血腥味,沿途的村落不见一人,他不敢进入,但他身为记者,还是麻起胆子推开房门。

 记者的职责就是拍摄真实画面,报道真实情况,不让事实被埋葬。

 但克拉肯无异于在刀刃上跳舞,整个东北,他能见到的人很少,跨越两个省,虽然日寇对他进行盘查,也没有取他性命,但他不觉得自己就能一直活着。

 在码头,靠近封锁线,他能看到一艘艘轮船,还有许多衣衫褴褛的难民,在几个日本兵的驱赶下,上了渡轮。

 他悄悄拍下了画面,随后离开,但是他看到的画面,那些难民好像大多都是男人,没见到太多女人,也没有孩子。

 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时的他还不知道日寇能做出多么恶毒的事情

 在一个看似无人的村庄里,几名战士躲在一间房屋里休息,他们和其他战友失联,困在这个地方已经五天,再不吃点东西,就会饿死了。

 他奶奶的腿,老子要困死在这儿了,做鬼也不会放过那群狗东西的。一名战士靠在房门上,有气无力道。

 妈的鬼子把吃的都糟蹋了,现在外面动不动还会来巡逻,凭我们几个怎么活?彪子,你还有干粮没?另一人抱怨道。

 他们手里虽然有枪,但子弹不多,根本不可能突围。

 名叫彪子的人不满道:有个锤子的干粮,昨天就吃完了,想想接下来怎么办吧,要么留在这里饿死,要么找机会溜出去。

 溜?怎么溜?你彪子是嘴巴一张,说的比做的好听。

 姓毕的,你他娘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停,别逼叨了,外面有声音,怕是鬼子又来了。

 屋子里声音顿时一停。

 而屋外的脚步声越发清晰。

 刚刚明明听到有人说话,怎么突然这么安静?克拉肯在穿行无人村庄时,感觉有微弱的交谈声,于是放缓脚步,来到这个屋子前,但还是让里面的人听到了脚步声。

 靠近房门,准备轻轻推开。突然,一只手伸出,捂住他的嘴,按倒在地。

 彪子,抓到了。只听到一道声音响起,然后克拉肯被捆住手脚,带进了房间内。

 带地窖去,里面有蜡烛。

 于是又推开房门,到了院子角落,掀开稻草,翻开木板躲了下去。

 烛光摇曳,所有人看清了彼此的脸。

 怎么是个洋鬼子?

 洋鬼子也是鬼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嘴上说着,他还是放开了捂嘴的手。

 克拉肯看清形式,知道自己被抓了,也没有闹。

 你们不用担心,我不会跑。克拉肯开口道。

 哟,还会说中国话。有一人新奇道。

 你叫什么名字?来这里做什么?李彪对克拉肯问道。

 我叫克拉肯福德,是一名记者,去年来这里采风拍照,现在要找离开的路。

 彪子,能信不?毕文东道。

 应该没问题,如果他是鬼子的人,也不会单独来到这里了。李彪想了想,说道。

 放了我吧,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记者,对你们没有威胁。

 行了,闭嘴,我们不会放了你的,但也不会把你丢在这里,你不是要找出路吗?能不能把我们带出去?蓝广打断他们的谈话,说道。

 只要不绑着我,我可以带你们走。克拉肯连忙表态。

 对克拉肯配合的态度,三人高看了他一眼。

 那接下来先定一个计划,想想怎么离开

 第二天一早,一名金发洋人带着相机包走在泥泞道路上,三个东北农民打扮的跟班推着一车行李跟在后面,向着南方行走。

 日本对我国的东北早已虎视眈眈,蓄谋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这天终于按捺不住,露出了险恶的嘴脸,伸出了罪恶的魔爪,他们采用了一贯使用的栽赃嫁祸的手段,密谋炸毁了一段东北铁路,颠倒黑白的说成是中国人所为,而身穿中国人服装的尸体正是他们为了事件逼真制造的假现场,真是自编自演,煞费苦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