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家底渐起展锋芒
吴大昂的匪窝已经暴露,被灭已经是早晚的事,莫厉本意并不想破坏既定的轨迹,但既然自己已经卷入纷争,就不可能置身事外,于是下了决定的莫厉,只能任由莫家私兵出征,包围毁灭吴帮的地盘,将他们集结的土匪全都剿灭,顺便报莫家二十年之仇,虽然当初的那个老土匪早已死去,但吴帮当初既然选择了保他,就应该承担这份仇恨,誓死抵抗的,直接杀,土匪首领级别的,能活捉就活捉,不能就杀,而那些年轻的土匪,不一定知道其中的恩怨,如果有投降的,或者被打伤没有还手之力的,莫孺也不介意绑了带回莫家。
莫孺从莫颜那里可打听清楚了,家里那两个太监,就是莫厉的杰作,不仅被折磨得心甘情愿,还把自己全身心送给了莫厉,甚至宁愿付出身为男人的根本,只为给莫厉当牛做马,莫孺本打算过段时间忙完莫家上下的急事,再向莫厉讨教学习这门掌控人心的法门,所以这匪窝抓捕的现成人口,就可以当做拜师礼和学习用具,送给莫厉。
莫孺虽然是一名儒家学者,但思想一点不迂腐,曾经身在官场的那些黑暗阴损,没有让他妥协,可跟随莫万玄的这四十多年,也算是深深将他折服,莫万玄的手段,可比他曾经见过的,还要阴损,更加无耻,属于堂堂正正的阳谋,把别人卖了,对方还要帮自己数钱,只是莫万玄虽然会掌控人心的想法和时度,毕竟对方大多是被迫选择,依然有自己的小九九,可莫厉不同,这真正的控心之术,莫孺可太想学了,不耻下问而已,身为好学之人,根本不会在乎这点小事。
但莫孺现在没有空,因为这私兵的暂时指挥权在手,他要先替莫家报仇,才能去找寻莫厉的消息。
因此当莫孺在匪窝寻找莫厉时,莫厉早已坐上了租来的马车,从小道抄近路向着县城而去,而莫孺率领私军从大道奔袭,为了抓紧时机包围住吴帮,俩边就这样插肩而过,彼此都不知道双方的动向。
“小苗,你知道这吴帮的历史事件吗?”莫厉在车上无聊,随口问着。
“知道啊,我哥就是学历史的,他专门研究过福州地区的历史文献资料,别的不敢说,这片地域的大小事件,也能知晓个大概。”刘源坐在前头,跟车夫一起赶着马车,这匹老马瘦了些,看来也是没怎么吃饱。
车夫专心赶路,听到两人对话,本想听听,也插进话茬里,结果听了半晌,楞是一个字也没听懂,毕竟车夫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说的便是闽清话,没上过学,也没去过京城,自然不懂普通话,于是放下了兴致。
“吴帮这个名头,本来并不出名,因为县志记载的土匪帮众,都是以匪首的名字代指,因此也只记载了匪首的经历,吴大昂是永泰人,生于三十八年前,从小与叔父常到土匪窝做木桶,和土匪关系极好,十几岁在白云乡做工,二十岁时抢了六杆枪杀了人,聚集人员开始发家,此后与福州洪山桥找到门路,开始造枪聚众,这些班副你应该也知道,都是发生过的事情。”刘源开始回答。
“对,那后面的呢?我对他的了解也是莫家调查的。”莫厉继续问。
“民国19年(1930年),尤溪县地方武装头目卢兴邦绑架省府许显时等6名委员,本省治安十分混乱。吴大昂认为升官发财机会已到,想投靠卢部,带匪众到盘谷乡。当时五十六师刘和鼎部队来福建讨伐卢兴邦,以一个团来永泰剿吴匪,经过激战,吴大昂带人逃到闽侯源口(今鸿尾),在闽江边截劫来往船只,船不靠岸,就开枪打死船夫,弄得民怨沸腾,商旅畏惧不前。后来他又退回雁门老巢,向乡民派粮派饷,乡人吴鹿官等一时交不出粮饷,房屋被烧光。民国21年2月,闽清民军黄炳武在城关打败谭曙卿,吴大昂通过表弟黄懿兰改编为黄部一个营,进驻辅弼(今同安乡)。但他匪性难改,见群众不来欢迎就扶梯爬墙入同安寨进行抢劫,连妇女随身带的金银首饰和小学教师的行李也劫掠一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