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夫之祸-第2/3页



    他满脸陶醉的模样,把对面的龟和马看得一愣一愣的。

    “干什么,吃啊。”

    “咱们,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

    ……

    过去三十年,长安先后更迭了四代帝王。

    如今在位的帝王唤作王辛,年仅两岁,年号同化。

    为防止主幼臣强,先帝临终前提拔大太监,设官中常侍,执掌天子秘卫。

    而朝堂之上,文官与武将泾渭分明。

    随着新朝国力日盛,北面的匈奴、乌桓、鲜卑全都臣服。

    无外患干扰,文武之间的矛盾日渐严重。

    昔日靖武侯留下的势力,在皇甫韦离世后逐渐没落。

    大将军梁骧趁势勾结外戚家族,将原本一盘散沙的武将势力聚拢。

    至此,朝堂形成了三方鼎立的局面。

    其中外戚,武将,手中掌握着兵权和江湖名宿。

    宦官手里的天子秘卫,更是有数尊罡气境强者听命。

    只有文官臣子,他们大多是儒者出生,天然在武力上有缺陷。

    最能依仗的,是儒教百年来根植民间,积累的礼法威望。

    历代皇帝和武将一旦弑杀文臣,必会招来百姓唾骂,终至遗臭万年。

    文臣间虽常有内斗,但在面对其余两股势力时,总能凝聚起来合力退敌。

    这得益于士族间的一种默契。

    其一,最负盛名的几家士族世代联姻,巩固自身地位,垄断对经义的解释。

    历代文官领袖,都出自这几家士族。

    其二,文官势力知己不足,大力扶持与文官亲近的武道圣地“太平妙宗”。

    太平妙宗与其余圣地不同,招收弟子并无太高的门槛。

    只需熟读经义,笃信天道鬼神,即可列入门墙,是为信众。

    信仰深厚者,可由“信众”升至“传道者”。

    传道者,可习符水道方,以符水疗病。

    得益于符水的功效,太平妙宗收罗了大批信众。

    短短三十年,信众除凉州之外均有分布,人数超过二十万之众。

    太平妙宗以道义戒徒,将大片的田地收入名下,仗着朝廷免除田赋的便利,积累了大量财富。

    有文官庇护,朝廷方面听而任之。

    太平妙宗投桃报李,派出了大量宗门高手,听凭文官调遣,姑且弥补了武力的短板。

    ……

    同化十四年,八月。

    同化帝加冠,达到亲政的年纪。

    他授意中常侍,施压当朝丞相,将朝政之权归还天子。

    丞相自恃党羽深重,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屡屡推脱。

    大将军梁骧洞察时机,趁势与宦官勾结,决意以武力铲除文官。

    中常侍请命天子,得其应允。

    十月。

    大将军梁骧调度北卫,协同天子手中的南卫进京,以谋反之罪诛灭了丞相满门。

    中常侍本欲作罢,梁骧却趁势杀戮。

    短短三日内,先后有十余名三品以上的文官被杀。

    几家顶尖士族的嫡系,大多损失惨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