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始皇驾崩-第2/3页
一杯尽空,李昱深深一礼。
运起内力,朗声道。
“恭送陛下!”
他的身后站满了李氏一族的嫡系。
所有人纷纷效仿。
良久之后,李昱直起身子。
他转头对底下吩咐。
“加紧陇西和北地的渗透,一旦天下乱起,即刻进军。”
“喏!”
……
义陵城。
挨家挨户皆着素服,且不许兴办喜事。
本着少生是非的原则,丧期头七日,集市也会象征性关停。
百姓守在家中,名为守丧,实则做些其他谋生的活计。
李常笑同样如此。
他手中捧着一份竹简,据传是夏朝中期的史官所留。
本是世代相传,可经年累月,传到现在只剩半片竹简,其中内容均不可见。
李常笑花了五两银子,购得这所谓的祖传之物。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在他握住竹简的那一刻,竹简缺失的部分,竟然凭空出现,就连破损的竹简都重新凝聚。
这段遗失在战火中的历史,重现人间。
李常笑轻轻翻阅竹简,思绪跟着字句而动,整个心神都浸入其中。
仿佛他横跨数千年的岁月,重临当时。
只需稍一点拨,瞬间通晓一切。
当时的礼制、官职、习俗、文字……全都映入脑海。
待竹简看完。
在李常笑的注视下,原本完好无缺的竹简,凭空化作尘埃消散,像是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一般。
李常笑大为惊奇。
或许是万年内力的神异,又或是金色眼眸的记忆。
冥冥之中,似乎把他当做这份使命的承载者。
思考片刻以后,李常笑回屋提笔,将方才的内容默下。
过程中,他按照今时的文字和语言,把晦涩的部分添减,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文章大意写出。
足足用了两日,一篇三千字的通赋作成。
想到夏朝史官的名讳,李常笑于是又加上名字。
《终古纪年》
署名一栏空着,留与后人猜测。
做完这些,李常笑想起自己的修史大业。
大汉覆灭,《汉纪》的修撰可以开始了。
至于《秦纪》,早已问世。
李常笑抄录了许多本,一部分流入世面,还有一部分埋到秦末的坟茔里,留待发掘。
至于是怎么埋的,说来就不礼貌了。
……
长安城。
四皇子王苍,登基为帝,建年“承庆”。
承庆元年,三月。
新帝颁布圣旨,大赦天下。
朝堂百官开始了新一轮的交锋,又有新的人得享富贵,又有老的人人头落地。
屋檐的飞燕振翅,向着无数家庭奔走。
会稽郡,富春。
孙家靠着这些年的经营,初步建立起了一座船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