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太后摄政-第2/3页



    "只需一载,待朕留下龙嗣。届时,外戚和外臣,敢有妄为,朕必戮之。"

    不过在此之前,天子三卫却是要牢牢握在手中。

    想到这,初元帝的眼神略显阴沉。

    他看向殿外,沉声道。

    “南卫将军,速来见朕!”

    ……

    半日后。

    南卫将军领着一众银甲士卒,朝着长信宫的方向奔去。

    他们奉陛下旨意,听令太后调度,协助太后垂帘朝政。

    明面上,初元帝此举可谓践行了大汉历代奉承的孝道。

    无论是谁,都无法挑出毛病,只能称赞陛下孝顺,为天下万民表率。

    可实质上。

    这支听命太后的天子精锐,在大事临头时,是忠是奸,尚未可定。

    保不齐,未央宫一声令下。

    南卫士卒齐齐倒转兵锋,指向朝臣,又或许是……长信宫。

    饶是如此,当圣旨传出的那一刻,在朝堂还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以丞相为首的百官,纷纷集合宫外,叩首求见。

    他们引经据典,连篇累牍大言垂帘之弊病,恳请陛下收回皇命。

    奈何。

    初元帝心意已决,甚至将城外的北卫调进长安城,把守宫城内外,防止动乱发生。

    在初元帝的寝殿外围,大量的秘卫暗藏其中,布下天罗地网。

    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内廷高手齐出,将贼人镇杀当场。

    平日只有太后,还有一众后宫妃子能够觐见。

    除此之外,旁人一律不得靠近。

    朝堂。

    有王氏一族相助,王太后堪堪控制住局面。

    到底是妇道人家,虽久居高位,可一身本领尽数涉于宫闺。

    朝堂政务,国家大事。

    王太后无力之时,王氏一族的重要性不可避免的提高。

    在王道左的示意下,王太后的同胞兄弟,还有闺中好友,纷纷前往长信宫。

    千言万语,谈天叙旧。

    无论是何等言辞,万变不离其宗。

    用一字概括。

    惨!

    这就是王道左的路数。

    要王太后体会到王氏一族的危机,产生怜惜,以及王氏昌盛替她带来的好处。

    只有这样,才能让王氏搭上太后的船帆,扶摇直上。

    ……

    另一边,初元帝没有闲着。

    他大肆召后宫妃子侍寝,同时还在民间大举选秀。

    天下郡国,凡有容貌绝佳者,验其家世清白,皆选入宫中。

    同时,太医院的太医们各显神通。

    有的将祖传偏门取出,熬制龙精虎猛的大补汤药。

    还有的搜罗民间秘方,制作各种丸散,俱是有利子嗣的。

    妃子同样施展手段,或是换上妖艳惑人的盛服,或是学习西域歌舞的风貌。

    浑身解数之下,一个个都成了西施再世。

    真应验了那句,红颜白面花映肉。

    倾国倾城,风华绝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