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建宁盛世-第2/3页



    他开始考虑,替太子登基铺路。

    这些年,由于王皇后在中间周旋,建宁帝与太子这对皇家父子,是历代中,罕见的父子和乐。

    心中存有温情,这是建宁帝与前代汉帝的最大区别。

    天子当朝,首先要执掌三卫,这是汉帝发号施令的核心。

    权掌朝堂,为避免主少国疑,还需提拔一批效忠的老臣,扶植起属于新帝的势力。

    这一切的顾虑,建宁帝没有对外说。

    暗地里,他考察了朝中大臣,寻找可以倚为心腹的。

    ……

    长沙国,临湘。

    李常笑背着药柜,走在街上。

    至市口前,交了三文钱,把守的小吏让开道路。

    李常笑熟练地寻了一处角落,慢悠悠地将药柜中的丸散,还有炮制的禽肉摆上。

    做完这些,他暗暗静静地盘地坐下。

    左右都是形色的小贩,有的卖些草鞋,有的卖些竹篓,还有的卖些渔货。

    到了时辰,小吏轻敲锣鼓。

    集市开放。

    没一会儿,就有城里的百姓进场,沿着各个店铺,采买皮袄、吃食、调料……

    还有专门的小吏,巡视街道,顺便收缴银钱。

    相较草市,城中的集市稍显严正,没有那么多喧嚷的嘈杂。

    除去零星的讨价声,再无他物。

    李常笑两眼微闭,似是养神。

    可实际上,他的注意早就覆盖了整座集市,神思迅速扩散,包罗万象。

    千般吆喝,万般讨价,还有税前落入陶罐的声音,全都映入耳朵。

    李常笑粗略估计银钱数目。

    通过百姓的资财付出,还有物价的波折,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大汉朝廷的统治如何。

    物价低廉,百姓富足。

    以上者两点,一直都是衡量盛世的标准。

    李常笑手指比划两下,大致就能摸清楚今天的情况。

    “建宁十七年,物价比建宁二年,要下降了两倍。天下太平,百姓安乐,物资富足。这三者,恰好构成了良性循环。”

    客观而言,这就是大汉的盛世,属于大汉百姓的盛世。

    文成武功归咎元鼎帝,百姓安乐感戴建宁帝。

    这时,一名穿着紫衣锦袍、长相富贵的男子凑到李常笑面前。

    “店家,这是何物。”

    他指向一颗紫色的药丸,表面泛有白霜。

    李常笑看了眼,回答道。

    “紫雪丹,祛热邪。”

    紫袍男子又指向另外一边,再问

    “月华丸,治肺阴亏损。”

    闻言,紫袍男子眼前一亮,连忙从怀里取出褡裢,就要掏银子。

    “我家老头子,正好是个痨鬼……”

    他掏出银子,才想起忘记问价钱。

    “那个,要价几何?”

    “一枚,五十文。每次一枚,含化,每日三次。”

    李常笑两眼微闭,倒是不介意对方买不买。

    他的药丸比寻常坐馆医师更贵,一张嘴也没有别人能说会道,所以成交者寥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