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北海牧羊-第2/3页



    ……

    此去北海,李常笑带上一众弟子随行。

    毕竟在北海之畔有不少珍禽异兽出没,哪怕长长见识都是好的。

    李常笑并未隐瞒消息,很快就有人将消息禀报到若禾面前。

    以若禾的精明,一下子就猜出了李常笑此去为何。

    他倒没有阻拦的心思,因为若禾清楚李先生的可怕。

    且不说麾下的儿郎们愿不愿意对李先生出手,换句话讲,即便他们倾巢而出,也未必能够留下李先生。

    再者,若禾从本心上汉廷的示好并不反感,反而期待先生能有什么意外之喜。

    当然,一切得建立在不会影响他地位的情况下。

    阳朔七年,元月。

    正值寒冬。

    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滴水成冰,冰天雪地。

    一座简陋的茅草屋子屹立其中。

    茅草屋里,苏牧浑身打着寒战,他的周围簇拥着四只公羊,老的少的都有。

    在这大寒的日子里,苏牧只能靠着与这群公羊相拥取暖。

    他的右手紧紧攥着节杖,那是他作为使臣的信物。

    只要节杖在一日,他就还是大汉使臣。

    正是这股信念,支撑着他身陷囹圄时毅然不屈,哪怕嚼雪吞毡也要活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

    外头的大雪仍旧下着,苏牧的意识却越发模糊。

    他缩在角落里,干枯的长发无力地向两侧垂耷,苏牧闭上双目,想要强迫自己睡过去,仿佛那样就能缓解痛苦。

    只是,他浑身因为许久未进食而空乏无力。

    草屋的一角,寒噤的呻吟掺杂着饥腹的哀嚎。

    苏牧颤巍巍地将手王旁边摸去,最后取来一颗黑色的不知名果实,上面还散发出淡淡的臭味。

    苏牧却小心翼翼地将果实仿佛口中,细细咀嚼,仿佛在品尝什么人间绝味。

    他初来乍到并无粮食,匈奴单于本就打着要饿死他的念头。

    所幸苏牧的运气不错,在茅草屋下找到了两处野鼠的洞穴,洞穴里储藏着野鼠过冬的果实。

    他捡了个漏,又能延续一段日子。

    苏牧嚼着怪味果实,脸上带着淡淡的满足。

    天知道在来到匈奴以前,他也是每日锦衣玉食的。

    一朝沦落至此,苏牧感慨之余,却也对儒圣多了些许意见。

    所谓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在挨饿和挨冻面前,全都不值一提。

    在苏牧冥想之际,茅屋外头又来了一批人。

    正是李常笑以及一众弟子。

    他们皆披着羊皮大袄,还带了不少吃喝的奶酪、肉干和粗粮。

    李常笑知道不远处的茅草屋就是苏牧居住的地儿。

    于是,他吩咐弟子们就地搭建营帐。

    弟子们也不是第一次随他出来出来,动作自是熟练无比,那架势堪比最专业的户外求生员。

    李常笑负手而立,将作为先生的体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没一会儿。

    火生好了,新鲜的羊肉被串在枯枝上,放到火上烤。

    在烈火的炙烤下,羊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化去,发出了晶莹的滑腻光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