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天汉驾崩



br />

    咸阳,未央宫。

    为庆贺天汉帝登基三十载,宫中举办了盛大的寿宴。

    天汉帝的十余皇子,还有近百皇孙先后献礼贺奉,寿礼的价值可谓珍贵。

    有前朝名家的真迹,有圣贤悟道的祥瑞,有蕴养千年的暖玉……

    天汉帝龙颜大悦,下旨与民同乐。

    这夜,咸阳的宵禁破天荒地放开了。

    沿街上俱是礼官、歌姬、舞女,还有打着喜庆灯笼的士卒。

    一夜间,丝竹琴弦不绝于耳,灯火阑珊渐欲迷人。

    亭台楼榭,玉宇琼阁。

    偌大的咸阳皆是一派繁华景象,宛若盛世华璋从天而降。

    寿宴结束后半月。

    宫中传出风声,陛下有意册封景王为太子。

    消息是大太监的几个干儿子透露的,是何人授意自然不言而喻。

    一时间,登门拜访景王的人络绎不绝,无疑都是想要巴结新储君的。

    令人意外的是,景王并没有趁此机会收拢人心,亦或是扩张人脉。

    他紧闭府门,又严令府中妻妾与子女不得外出。

    待风声平息少许,景王进宫面见天汉帝。

    父子二人聊了什么,并无人知晓。.

    只是,景王进宫的第二天,天汉帝就在朝堂颁布旨意,册封景王为太子。

    景王虽是嫡幼子,可在如今后位悬空的情况下,嫡子的长幼反而尚在其次。

    加之天汉帝隆威所致,朝中大臣对储君的人选不敢非议。

    而本该作为抨击“违礼”主力军的儒家臣子,在董天的命令下选择沉默。

    于是乎,景王继储的礼节取得了事实上的礼法认同。

    汉廷立储的消息传到西北。

    鲁王李孝瑜大为感慨。

    看来这位君临大汉的帝王终究是认了命。

    感慨之余,他下令加紧安定郡的布防力量。

    一旦汉廷有回收封地的打算,为了守住大秦仅存的基业,他只能殊死一搏。

    毕竟从根本而言,鲁王李孝瑜亲历过大秦盛世,以他的骄傲,哪怕战死当场都不能降了大汉。

    ……

    匈奴草原,左大将部。

    李常笑座下的弟子又多了些,虽然他们都是冲着能重获自由而拜入门下。

    不过,对李常笑而言这不重要。

    他需要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衣钵传人,毕竟费尽心力教出一名弟子,到头来弟子还走在他前头,未免有些浪费心力了。

    李常笑想要的,是有人将《百草随笔》传出去。

    不需要全部,哪怕仅是只字片语都行。

    只要传的人够多,时日渐久,当那些零散的知识最后成了百姓口中的常识,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天汉三十年,四月。

    正是匈奴驱牛羊放牧的时候,李常笑领着几名弟子上山采药。

    在教授医术时,他同样发现了不足。

    最要命是那低到可怜的识字率,简直是人均文盲。

    别说通读这晦涩冗长的药典,哪怕随手写一封书信都困难。

    李常笑不擅长教人识字,干脆采用笨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