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滇南石蜜-第2/3页



    此后数日。

    他二人仍旧在熊宅借住。

    却也不是白住,李常笑与王璋同样有所付出。

    熊彰的次子熊梁对军伍感兴趣,王璋便将自己领兵多年的兵法传授与他,其中有不少是历代秦将总结留下的,堪称兵家典范。

    放在以前,这绝对是各家的不传之秘。

    可今时不同往日。

    偏居一隅的秦廷日益衰落,秦国将门同样青黄不接,再这么下去,只会白白糟蹋这些好东西。

    熊梁这小子愿学,王璋便将他当成衣钵传人,将毕生所学传与他。

    至于李常笑,他别无所长,只有一身医术勉强能拿得出手。

    他替熊家的这些人都诊断了一遍,替他们清楚了身体的毛病。

    尤其是虞氏,她患有轻微的气疾,如今还不显,可随着年龄增长,情况只会愈发严重,最后甚至会影响寿数。

    李常笑拿出自己珍藏的百年老药,替她熬了些大补元气的汤药。

    这一切都是不足对外人道的。

    ……

    嘉定三年,十一月。

    苦思一月,王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想要去当商贾——

    李常笑微微愣神,询问缘故。

    王璋便说起了之前熊彰买饴糖的事。

    半两饴糖,二十五文,足够买五斛粮食啊!

    讲到这,李常笑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璋是想起元始年间的那场极寒天灾,彻底压垮了大秦盛世。

    若有足够的粮食,或许大秦的命弦就能改写……

    这是无数秦国老臣逝世前的遗恨。

    王璋在秦廷多年,显然接受了这种说法。

    对此,李常笑不敢苟同,甚至觉得有些好笑。

    他可没忘,元始帝当年是运了百万石粮食到山东诸郡的。

    真要落到实处,哪怕大秦黎庶千万,支撑数月是绰绰有余的。

    可事实呢。

    大秦各郡的灾荒并未缓解,甚至加剧了百姓的愤恨。

    这分明不是秦皇的错,错的是这世道,是那批附骨之疽。

    他们吸大秦的血,吸黎庶的血,最后将偌大的秦国彻底吸干。

    当然,李常笑同样不会告诉王璋。

    既然他接受这个说法,并且从中寻得了归途,姑且就当事实当真如此。

    于是,李常笑又问起了生财之道。

    王璋表示还没想好,倒不如从饴糖开始。

    听到这,饶是以他的定力,对王璋都无语起来。

    这小子对此道还真是一窍不通。

    倘若饴糖真能生财,那些贩卖饴糖的小贩就不是小贩了。

    也罢。

    看在丹阳的份上,李常笑觉得自己该提点他一下。

    毕竟李墨和王璋都是外甥,厚此薄彼是要不得的,一碗水需得端平。

    前头李墨靠着他提供的葡萄酒方子大赚了一笔,现在也该给王璋来点不一样。

    经商之道,经营靠的是禀赋和能力,而“商”这一字讲究独特性。

    旁人有的我也有,我有的旁人却没有,若做到这点,等待的就是财源滚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