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山郎中-第2/3页



    包括装药丸的木匣,还有昭示医者身份的摇幌。

    二者合一,那才是地道的江湖郎中。

    在终南山住了三年,李常笑如今也掌握了些技能。

    比如用秸秆编制篮子,用竹子制作竹篙和竹筏以及用木头造物。

    他给自己打制了一套背式药匣,用来装那些瓶瓶罐罐的药丸。

    还有一件有他半人高的摇幌,用来揽客。

    一切就绪后,李常笑下山了。

    元始二年,七月。

    终南山下的村市,忽然多了位身着粗袍,头戴巾帽的青年。

    背后担着三尺长宽的药匣,左手持摇幌,右手晃青铜摇铃。

    所过之处,就有摇铃声传响,声音能传出很远。

    时不时口中还在吆喝。

    “江湖郎中,丸散医疾!”

    “济世救人,分文不取!”

    偌大的村市,这打扮古怪的青年显得分外显眼。

    不过来往的村人却看出了他的身份,是个医者。

    自古巫医相连,巫者崇贵,医者也能沾光。

    是以村市小吏虽觉得聒噪,却没有驱逐他。

    其余来往的百姓,却纷纷动了心思,尤其是听到“分文不取”四字。

    最后,第一个人走向了青年游医。

    很快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元始二年,八月。

    青年游医在村市中逐渐小有名气,当地村落的百姓上赶着寻他医疾。

    短短月内,医治大小患者二十余人,无一丧命。

    元始二年,九月。

    青年游医的名气继续扩散。

    方圆十里大小村落的百姓慕名而来。

    一并赶到的,还有那些逐渐稀奇古怪的疑难杂症。

    对此,青年游医都是来者不拒。

    这一月,在他手中痊愈的患者超过百人。

    沿地百姓无不对其感激涕零。

    元始二年,十月。

    青年游医的消息越传越广。

    上雒和商县两地的县令得知此事,纷纷派人延请。

    只是,当县令使者赶到时,青年游医已经不见踪影。

    使者调动村市小吏,搜查了村市方圆十里,以及终南山郊,未能发现其下落。

    无奈之下,使者悻悻而归。

    待他们走后,那青年游医却不再出现。

    仿佛就此消失于尘世。

    百姓人相互奔走,想要寻其踪迹。

    直到这时,百姓们才意识过来,他们竟不知那青年游医的姓名。

    唯一回荡在耳畔的,只有那四句吆喝。

    “江湖郎中,丸散医疾!”

    “济世救人,分文不取!”

    感念青年游医的恩德,百姓遂取其中的“郎中”二字,唤其“南山郎中”。

    数年后,当地走出一位秦郡太守,昔日蒙受南山郎中的恩情。

    太守荣归故里,出资兴建庙宇供奉南山郎中。

    消息传出。

    咸阳城中的医家弟子心驰神往,四散到秦地各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