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宣昭新政-第2/3页



    为此,李由将几位同样出身微末的臣子喊来,一同商量对策。

    他们有过亲身经历,自然清楚乡邻治所的弊病。

    政令不甚通达,宗族阳奉阴违。

    还有文字和度量的差异也都需要纳入考量。

    李由汇集关节,呈递到宣昭帝面前。

    看到这些,宣昭帝也犯难了。

    让他在朝堂威压群臣还行,真到了实际治理中,经验上的不足很快就暴露了。

    不过这不要紧。

    李由简在帝心,替宣昭帝想好了对策。

    总共分为两步。

    第一步,暂且以朝廷租种的形式将土地分出去,以免土地荒废。

    第二步,开始在货币、度量衡、文字着手,力求秦国全境统一。

    宣昭帝面上闪过思索之色。

    他心里清楚,李由这两条建议都能算是中肯之策,倒也配得上他这丞相之位。

    只是,度量衡等三者古已有之,世代累进下早已约定俗成。

    贸然变动,恐怕会生出不必要的动乱。

    宣昭帝分田本就是为了求稳,眼下之举明显是背道而驰了。

    李由早就准备好说辞。

    陛下乃千古一帝,此举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后人闻之,必会深念感怀,歌颂功德。

    至于些许动乱,调动兵卒镇压便是。

    宣昭帝没有当场拍板,他让李由先回去,表示还需考虑。

    李由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而告退。

    君臣十余载,他对宣昭帝的脾气再清楚不过。

    没有当面否决,很大程度上就是同意了。

    果然。

    第二日,朝堂。

    宣昭帝将李由的策论展示给朝堂诸公。

    以李由为首的列国臣子向来是宣昭帝的铁杆。

    而守旧的秦国臣子也没有反对,毕竟无论是货币、度量衡、文字,那肯定都是以他们为准。

    既然影响不到自身,便算不得是违背祖制。

    于是,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的政令得到朝臣的一致认可。

    宣昭帝心下豪情大起。

    紧接着,他将几名秦将喊出,命他们领兵前往列国旧地坐镇,是为了镇压顽固的抗拒力量。

    靖王府。

    李常笑获悉朝堂政令,着实感慨了一番历史的惯性。

    从后世子孙的角度,统一度量衡之举是值得称颂的。

    无论李由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宣昭帝能够最终下定决心,放手去做,足见他是个大气魄的。

    心想着,李常笑忽然抬起头。

    李墨正在院中练剑,剑是李常笑为他制作的木剑。

    毕竟年岁还小,他只是挥舞了一阵,脸就变得红扑扑的,嘴里喘着粗气。

    每到这时,李常笑会拿起木剑,替他讲解剑法的破绽。

    至于能不能听懂,那就另当别论了。

    毕竟李常笑自己都没学过几天剑。

    反正是自家的娃儿,教错了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