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水淹大梁-第2/3页



    “原来是靖王。”

    公孙策点了点头,靖王学究天人,这样就能解释得通了。

    宣昭九年,九月。

    秦军退离城池三百步外。

    王陵领军士在大梁西北开渠,引黄河之水,筑堤壅其下流。

    城中的魏军见秦人不再来犯,立即禀告熊黎。

    听到下属来报,熊黎面露思索,在城头来回踱步。

    当他听到城外江河汹涌声时,脸色大变。

    秦人这是要水淹城池。

    他当即绕过部下,朝着魏国宫廷的方向走去。

    宣昭九年,十月。

    魏帝命人加固城防,妄图借此抗衡洪泄。

    熊黎催督将士把粮仓中的粮食转移。

    粮食浸水容易发霉,真到那一步,城中的魏军只有投降一途。

    宣昭九年,十一月。

    河渠挖成。

    黄河水与鸿沟水灌入大梁。

    一时间,整座城池都被泡在水中。

    眼看魏军就要降了。

    这时,冬汛来临。

    大梁城外,天降飞雪。

    河道彻底被冻结,让本已陷入绝望的大梁军民再度振奋。

    魏帝更是走出宫殿,朝天祭拜。

    城外的秦军也不灰心,依旧包围着大梁城外。

    宣昭九年,十二月。

    公孙策在蒙县击溃北面驰援的魏军,斩首十六万。

    熊黎妻儿所在的高阳城被秦人占据。

    他们依靠惠冯留下的势力隐瞒身份,混入了秦军治下。

    高阳,城西的一处院子。

    已显老态的惠仪卧病在床。

    她的目光望向北方。

    那是大梁。

    近来数月,秦人封锁了消息。

    大梁情况不得而知。

    没来由的,惠仪的心里闪过一阵不安。

    她本就有气疾在身,连番赶路,病情再度复发,甚至愈演愈烈。

    这时,屋外走进来一青年。

    身高八尺,身材伟岸,面容与熊黎颇有几分相似。

    他是熊黎与惠仪的长子,熊彰。

    天生大力,足能扛鼎,尽得熊黎武力真传。

    熊彰手捧着药,缓缓走到床头。

    “阿母。”

    见着长子,惠仪努力挤出笑容,轻声道。

    “彰儿。”

    她自以为掩饰得很好,熊彰还是看出了母亲眼底的担忧。

    他没有点破,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汤药端过去。

    ……

    宣昭十年,春。

    时值初春,正是春汛时节。

    河水重新灌入城中,又逢天降大雨。

    雨一连十日不止,水势越发浩大。

    城内与城外的处境再度逆转。

    眼看城墙就要被冲塌了。

    魏帝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眼下他顾不得社稷江山了,保命才是最要紧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